移动首页 我读过的 世界名著 诺奖作品
国学名著 科幻名著 言情名著 恐怖名著
历史小说 武侠名著 教育名著 传记名著

位置:我读过的 > 《李自成》目录

第十六章(3)


 皇太极摇摇头说:“行军打仗嘛,为的是克敌制胜,越是神速越好。我若是有翅膀能飞啊,就要飞去,怎么要我慢走!”

一连走了几天。八月十九日黄昏,皇太极到了松山附近的卧龙山①。他打算在卧龙山休息半夜,再继续前进,插到明军背后,将他的御营摆在塔山北边不远的高 桥。这样,就将十万明军的退路截断了。这是很大胆的一着。决定之后,他就派遣内院大学士刚林②、学士罗硕③去见多尔衮和豪格,传达他的口谕:“我马上就要 到了。可令我以前派去的固山额真拜尹图、多罗额驸④英俄尔岱带的兵,还有科尔沁土谢图亲王的兵、察哈尔琐诺木卫察桑等带的兵,先到高桥驻营。等我到的时 候,就可以把松山、杏山一起合围。”于是刚林等人骑马出发了。

①卧龙山——在锦州城东南,松山东侧,仅一河(小凌河)之隔。

②刚林——姓瓜尔佳氏,隶满洲正黄旗,崇德间授国史院大学士。

③罗硕——姓栋鄂氏,隶满洲正白旗。

④多罗额驸——多罗是一美称,额驸是驸马。

围困锦州的诸王、贝勒、大臣和将士们听说老憨王御驾亲来,勇气陡然大增,到处一片欢呼。但多尔衮和豪格对于憨王驻兵高桥一事却很不放心,因此又让刚林等第二天返回戚家堡向憨王奏陈他们的意见,说:

“现在圣驾已经来到,臣等勇气倍增,惟有勇跃进击,为国家建立大功。靠着皇上天威,臣等决不害怕敌人。可是军中形势,不得不对皇上说清楚。目前明朝新 来的人马众多,臣等几个月来围困锦州,屡经攻战,将士也有不少损伤。现在皇上说要先在高桥驻营,使臣等不敢放心。倘若敌兵为我们逼迫得紧,约会锦州、松山 的兵内外夹攻,协力死战,万一我军有失,就不好办了。不如皇上暂且驻在松山、杏山之间,不要驻到高桥,这样就安全了。只要憨王万安,臣等作战也会有更大的 勇气。”

皇太极听了,觉得他们的话有道理,就决定把他的御营驻在松山、杏山之间。随即又派刚林等去告诉多尔衮和豪格:

“我若在松山、杏山之间驻营,敌人一定很快就要逃走,恐怕不会俘虏、斩获得那么多。既然你们劝我不驻在高桥,也只好如此吧。”

之后,他就继续率领大军进发,往松山、杏山之间前去。沿路的诸王、贝勒、将士们看见他前边的简单仪仗队和前队骑兵,知道是憨王经过,人人欢跃,远近发出来用满洲语呼喊“万岁”的声音。

八月二十日凌晨,洪承畴还不知道皇太极已经来到。他继续指挥明军向北猛攻,企图与锦州守军会师。松山东南隔着妈妈头山、小凌河口的滨海一带是接济军粮 的地方,前天他已经在妈妈头山和滨海处增添了三千守兵。昨天张若麒自请偕马绍愉等驻守海边,保护粮运。洪承畴欣然同意,额外拨给二百精兵作为他的护卫。送 他走的时候,洪承畴拉着他的手,嘱咐说:

“张监军,风闻虏酋将至,援兵也已陆续开到。我军既到此地,只能鼓勇向前,不能后退一步。稍微后退,则军心动摇,敌兵乘机猛攻,我们就万难保全。我辈受皇上知遇,为国家封疆安危所系,宁可死于沙场,不可死于西市。大军决战在即,粮道极为重要,务望先生努力!”

今天黎明时候,洪承畴用两万步骑兵分为三道,向清兵营垒进攻。祖大寿在锦州城内听见炮声和喊杀声,立即率两千多步兵从锦州南门杀出,夹击清军。但清营 壕沟既深,炮火又猛,明军死伤枕藉,苦战不得前进。洪承畴害怕人马损失过多,只好鸣锣收兵。祖大寿也赶快携带着受伤的将士退回城内。清军并不乘机反攻,只 派出零股游骑在明军扎营的地方窥探。下午酉时刚过,洪承畴正在筹划夜间如何骚扰清营,忽然接到紧急禀报,说是数万清兵已经截断了松山、杏山之间的大道,一 直杀到海边,老憨王的御营也驻在松、杏之间的一座小山坡上。没有一顿饭的时候,又来一道急报,说是有数千敌骑袭占高桥,使杏山守军陷于包围,塔山也情势危 急。大约一更时候,洪承畴得到第三次急报:清兵包围塔山,袭占了塔山海边的笔架山,将堆积在笔架山上的全部军粮夺去,而且派兵驻守。这一连串的坏消息使洪 承畴几乎陷于绝望。但是他努力保持镇静,立即部署兵力,防备清兵从东边、西边、南边三面围攻松山。同时他召集监军张若麒和八位总兵官来到他的帐中开紧急会 议,研究对策。张若麒借口海边吃紧不来。诸将因笔架山军粮被敌人夺去,松、杏之间大道被敌人截断,高桥镇也被敌人占领,多主张杀开一条血路,回宁远就粮。 洪承畴派人飞马去征询监军意见,旋即得到张若麒的回书,大意说:

“我兵连胜,今日鼓勇再胜,亦不为难。但松山之粮不足三日,且敌不但困锦,又复困松山。各帅既有回宁远支粮再战之议,似属可允,望大人斟酌可也。”

接到这封书信以后,洪承畴同总兵、副将等继续商议。诸将的意见有两种:或主张今夜就同清兵决战,杀回宁远;或主张今夜休兵息马,明日大战。最后,洪承畴站起来,望一眼背在中军身上的用黄缎裹着的尚方剑,然后看着大家,声色严重地说道:

“往时,诸君俱曾矢忠报效朝廷,今日正是时机。目前我军粮尽被围,应该明告吏卒,不必隐讳,使大家知道守亦死,不战亦死,只有努力作战一途。若能拼死一战,或者还可侥幸万一,打败敌人。不肖决心明日亲执桴鼓,督率全军杀敌,作孤注一掷,上报君国。务望诸君一同尽力!”

决定的突围时间是在黎明,为的是天明后总兵官和各级将领容易掌握自己的部队,也容易听从大营指挥,且战且走。关于行军路线、先后次序、如何听从总督旗号指挥,都在会议中作了决定。洪承畴亲口训示诸将:务要遵行,不得违误。

诸将辞出后,洪承畴立即派人飞骑去接张若麒和马绍愉速回行辕,以便在大军保护下突围。他又同辽东巡抚邱民仰和几个重要幕僚继续商议,估计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情况,想一些应付办法。正在商议之间,忽然听见大营外人喊马嘶,一片混乱。洪承畴大惊,一跃而起,急忙向外问道:

“何事?何事?……”

片刻之间,这种混乱蔓延到几个地方,连他的标营寨中也开始波动,人声嘈杂,只是尚未像别处那样混乱。中军副将陈仲才突然慌张进帐,急急地说:

“请诸位大人赶快上马,情势不好!”

洪承畴厉声问道:“何事如此惊慌?快说!”

陈仲才说:“大同总兵王朴贪生怕死,一回到他的营中就率领人马向西南逃跑。总兵杨国柱见大同人马逃走,也率领他自己的人马跟着逃跑。现在各营惊骇,势同瓦解。情势万分危急,请大人赶快上马,以备万一。”

洪承畴跺脚说:“该杀!该杀!你速去传下严令,各营人马不许惊慌乱动,务要力持镇静,各守营垒。督标营全体将士准备迎敌,随本督在此死战。总兵以下有敢弃寨而逃者,立斩不赦!”

“是,遵令!”陈仲才回身便走。

辽东总兵曹变蛟带着一群亲兵骑马奔来,到洪承畴帐前下马,匆匆拱手施礼,大声说:

“请大人立刻移营!敌人必定前来进攻大营。请大人速走!”

洪承畴问:“现在留下未逃的还有几营?”

曹变蛟回答:“职镇全营未动。王廷臣一营未动。白镇一营未动。其余各镇有的已逃,有的很乱,情况不完全清楚。”

“吴镇一营如何?”

“吴镇营中人喊马嘶,已经大乱。”

一个将领跑到帐前,接着禀报:“禀制台大人:杨国柱的逃兵冲动吴营,吴镇弹压不住,被左右将领簇拥上马,也向西南逃去。”

忽然,从敌军营中响起来战鼓声,角声,海螺声。接着,有千军万马的奔腾声,喊杀声。大家都听出来:一部分敌人在追赶逃军;一部分敌人正向松山营寨冲来。曹变蛟向洪承畴催促说:

“请大人火速移营,由职镇抵挡敌军。”

洪摇摇头,说:“刻下敌人已近,不应移动一步。倘若移动一步,将士惊慌,互相拥挤践踏,又无堡寨可守,必致全军崩溃。”他向侍立身后的几个中军吩咐: “速去传谕未逃的各营将士,严守营垒,准备迎敌。敌人如到近处,只许用火器弓弩射死他们,不许出寨厮杀。敌退,不许追赶。有失去营寨的,总兵以上听参,总 兵以下斩首!”

他又转向曹变蛟,说:“曹将军,你随我作战多年,为朝廷立过大功。今日尚未与敌交战,王朴、杨国柱先逃,累及全军,殊非我始料所及。我们以残缺之师, 对气焰方张之敌,必须抱必死之心,与虏周旋,方能保数万将士之命。倘若不利,你我当为皇上封疆而死,鲜血洒在一处,决不苟且逃生!”

“请大人放心。变蛟只能作断头将军,一不会逃,二不会降!”

“敌人已近,你赶快回营去吧!”

那天夜里,清兵听见明军营中人喊马嘶,乱糟糟的,知道发生了变故,但没有料到有一部分人马已经开始逃跑。多尔衮正在诧异,随即得到探报,知道确实有一 部分明军已经向西南逃走,而且逃走的还不止一起,而是两起,后面还有人马在跟着。由于月色不明,没法知道人数多少。他判断洪承畴会随在这两批人马后边突 围,一定还有很多人马断后。他同豪格略作商议,使豪格率领少数骑兵追赶和截杀已经逃走的明军,他自己亲率两万名步骑兵向洪承畴的大营进攻,希望趁洪承畴开 始出寨的混乱时候一举将明军的主力击溃。

由于王朴、杨国柱、吴三桂等已经各率所部弃寨逃走,洪承畴的总督大营暴露在敌人面前,因此清兵毫无阻拦地来到了洪承畴寨外的壕沟前边。看见寨中灯火依 旧,肃静无哗,没有一点准备要逃走的模样,多尔衮感到十分奇怪,不敢贸然进攻,只派出六七百步兵试着越过壕沟,而令骑兵列队壕外,以防明军出寨厮杀。

数百步兵刚刚爬过壕沟,寨中突然擂响战鼓,喊杀声起,炮火与弓弩齐射。清兵退避不及,纷纷倒下。有些侥幸退回到壕沟中的,又被壕沟旁边堡垒中投出的火 药包烧伤。多尔衮看见洪承畴大营中戒备甚严,想退,又不甘心马上就退,于是继续挥动步兵分三路进攻,企图夺占一二座堡垒,打开进入大寨的口子。几千名骑兵 立马壕外射箭,掩护进攻。

顷刻之间,明军情况变得十分危急。洪承畴和邱民仰一起奔到寨边,亲自督战。他们左右的亲兵和奴仆不断中箭倒地。

有一个亲将拉洪承畴避箭。他置之不理,沉着地命令向清兵开炮。

明军向敌人密集处连开三炮,硝烟弥漫。清兵死伤一片,多尔衮赶快下令撤退。

这时曹变蛟和王廷臣各派来五百射手和火炮手支援大营。大营已经转危为安,情况看来十分稳定。洪承畴拂去袍袖上的沙尘,望着部将们说:

“几次清兵入关,所到之处好像没有一座城池能够坚守的。其实仔细一想,凡是愿意坚守的城池,清兵总是避过。他能破的都是那些不肯坚守的城池。地方守土官畏敌如虎,城池也就很轻易地丢掉了。刚才这一仗,如果我们畏惧不前,自己惊慌,就会不堪设想。”

众将说:“仰赖大人指挥若定,将士们才能够人人用命。”

这时,有人上前禀报说,马科和唐通两总兵在战事紧张时也跟在吴三桂等后面逃跑了。洪承畴听了,什么话也没有说,只吩咐大家作好向松山堡撤退的准备。有人站得离他较近,在暗夜中看出他的脸色很苍白,眉宇间交织着愤怒和愁闷。

天明时,有几起溃逃的人马又跑了回来,说昨夜五个总兵的人马逃跑后,前有皇太极的伏兵截击,后有多尔衮的部队追杀,起初明军还能支持,后来越逃越惊 慌,越惊慌越乱,几乎成了各自逃生。他们看见有灯光的地方就避开,以为没有灯光的地方就是生路,其实没有灯光的地方偏偏有清方的伏兵。遇着伏兵,只要呐喊 一声,明军就鸟惊兽窜,毫无抵抗。逃了半夜,有很多人被杀、被俘,但几个总兵官总算都各自率领一部分人马冲了出去。他们这几起人马未能冲破清兵包围,所以 又跑了回来。

洪承畴立即下令总督标营和曹变蛟、王廷臣、白广恩三位总兵的大部分人马撤退到松山堡外,分立十来个营寨,赶筑堡垒、炮台,外边掘了壕沟。而在原来的驻 守处留下曹变蛟的一部分人马,死守营寨,与松山堡互为犄角。逃回的几起人马由曹变蛟等收容在自己营里。退到松山堡外的人马连同原来驻守松山的和留驻大架山 的加在一起,共约三四万人。

这一天,洪承畴派出许多游骑,又放出许多细作,去侦察敌情。下午,游骑和细作陆续回来,知道吴三桂等率的人马虽然有很大损失,但尚有数万之众,都已退 到杏山寨外扎营。清兵将他们包围起来,并不敢猛烈进攻。倒是那些溃散的人马,有的跑到海边,被清兵到处搜杀,死伤甚惨。海边情况也很混乱,已经被清兵插进 去一支骑兵,攻占了妈妈头山,把海岸和松山隔断。

洪承畴急于要知道张若麒是否平安,但人们都说“不知道”,只知道海边死了很多人。洪承畴心中非常担忧。他想,现在人马已经跑走那么多,损失这么重,如 果钦派的张若麒再有好歹,如何向皇上交代?但事已如此,也只好听之任之。现在惟有赶快想办法,让大军不再遭受损失,平安退回宁远。

当晚,他吩咐松山附近的驻军饱餐一顿。一更以后,他派曹变蛟、白广恩率领二万多人马,向驻在松山和杏山之间的清兵大营,也就是皇太极的御营,突然猛 攻。他想,清兵得了胜利后,正在追击搜抄那些逃散的明军,御营里的人马不会很多。如果突然攻进皇太极的营寨,那些逃在杏山附近的明军听见清兵御营中喊杀声 起,一定会回过来两面夹击。只要松山、杏山这两股兵联成一气,就可以打败清兵。他亲自送白广恩和曹变蛟出发,把许多希望都寄托在这一仗上。

不久以后,只听见清营那边杀声震天,火光突起,他又派出一支人马前往增援。但是杀到半夜,白广恩、曹变蛟又率兵纷纷退回松山堡下。原来皇太极一到松、 杏之间扎下御营,就将御营周围的炮台、壕沟筑得十分坚固,而且把精兵都摆在御营周围,有的在明处,有的在暗处,先立于不败之地。因此曹变蛟、白广恩前去劫 营,反而吃了不小亏,混战半夜,只好退回。最可恨的是,吴三桂等五个总兵官,听见杀声突起,不仅没有率师来跟曹变蛟等合手,反而惊慌逃窜,直往高桥奔走, 遭到高桥一带清兵的截杀,四下溃散。吴三桂等总兵官只带着少数亲随和很少的骑兵冲杀出来,逃往宁远。

洪承畴得到这些战报后,知道打通杏山这条路已经不可能了。现在聚集在松山周围的人马还相当多,如果都留在此地,粮食马上会吃光;如果都走,松山堡必然 失守;松山堡失守,锦州也跟着完了。这天后半夜,他把重要武将包括总兵、副将、参将和道员以上的文官都召集到他的帐中,向大家说:

“不肖奉皇上之命,率八总兵官,将近十万人,号称十三万,来援救锦州,不意有今日之败!现在,如果我们大家都留驻此地,粮食马上要吃尽;如果都走,松 山必然失守。我想来想去,今夜乘敌人不备,可以马上突围,但不能全走。我身为总督大臣,奉命援救锦州,大功未就,应该死守松山孤城,等候朝命。倘无援兵前 来,不肖当为封疆而死。你们各位将领中,王总兵随我留下,其余人马都由白总兵、曹总兵率领,四更突围出去。到宁远以后,整编人马,等待皇上再派援军,回救 松山、杏山,进解锦州之围。”

大家一听说洪承畴要留下,纷纷表示反对。都说:“大人身系国家安危,万不可留驻此地。宁肯我们留下,也要请大人今夜突围。”

洪承畴心里早已明白,如果他自己突围,纵然能够保全数万军队,也必然会被崇祯杀掉。与其死于国法,不如死于此地。但这种想法,他不愿说出来,只说道:

“我以十万之众来救锦州,丧师而回,有何面目再见天子?我决意死守此地!你们各位努力,归报天子,重整人马,来救锦州。倘若我在这里,能使松山坚持数月,必可等待诸君再来,内外夹击。只要诸君再来,解锦州之围仍然有望。”

众人见他主意坚定,不好再劝。只有曹变蛟站出来说:

“大人!我看还是让白将军一个人回去,我和王将军一起留下,随大人死守松山。”

“不必了,有一个总兵官随我留在这里就可以了。”

“大人,不然。战争之事,吉凶难说。如果只有一个大将留在这里,万一失利,或有死伤,就一切都完了。如果我同王总兵两人留在大人左右,即使有一个或死或伤,尚有一人可以指挥作战。请大人万万俯允!卑职追随大人多年,今日松山被困,决不离开大人!”

洪承畴未即答言,邱民仰又站起来说:“我也是封疆大吏,奉皇上旨意,随大人来救锦州。今日情况如此,民仰愿随大人死守松山,决不离开松山一步。”

还有许多文职道员、幕僚也都纷纷恳求,愿随洪承畴死守松山。洪承畴非常感动,想了片刻,说:

“目前情况这样紧急,不能争执不休。需要出敌不意,该走的人马四更必须出发。现在就请白将军率松山人马的三分之二突围出去,为国家保存这点力量。留下 三分之一,由王将军、曹将军率领,随我死守松山,等待朝廷援军再来。”他又同意邱民仰和少数文官、幕僚也一起留下,而让其他文职官员和幕僚们一起随白广恩 突围。

这样决定之后,他就根据敌人白天分布的情况,指示白广恩离开松山后,不要走敌人多的地方,可以走一条叫做国王碑的道路直往西去,远远地绕过高桥。他一再嘱咐白广恩,撤退时一定不要乱;几万人的部队,只要自己不乱,敌人必不敢贸然来攻;纵然来攻,也难得逞。

他又同几位总兵、副将、参将等官员一起,把留下来的部队人数合计了一下。知道松山堡内原有两三千驻军,为首的是副将夏承德,另外还有一位总兵官,是祖 大寿的堂兄弟,名叫祖大乐,人马已经没有了,只有几百亲兵随在身边。洪承畴把松山的粮食和人马通盘计算一下,决定让白广恩带走更多的人马,只留下万把人防 守松山,这万把人也包括夏承德的人马在内。

四更时候,洪承畴亲自送白广恩出发,又一再叮嘱他路上避免与敌作战,不要使人马溃散,回到宁远后,别的总兵官的人马,仍让他们回去归队,留下自己的人马,等候朝廷命令。

白广恩率着人马出发后,洪承畴又派出少数骑兵追随在后边,看他们能否平安突围,直到得知他们确已顺利突围出去,他才放下心来。随即他又同邱民仰、曹变 蛟、王廷臣等商谈了一阵,决定让邱民仰带着少数标营人马和一些文职人员驻在松山堡内,他自己率领其余人马留驻城外,在一些重要地方扎下营寨,准备抵御清 兵。现在解救锦州之围的希望已经化为泡影,他所期待的只是朝廷能够重整人马前来援救,但这种期待,在他自己看来也很渺茫。他在心中叹息说:

“朝廷怎能重新征召一支大军?从何处再征到众多粮饷?唉,望梅止渴!”

张若麒三四天前来到海边以后,并没有立即过问保护粮运的事。他干的第一件事是同马绍愉一起,找到一条很大的渔船,给了渔民一些粮食和银子,派几个亲信 兵丁和家奴驻守船上,以备万一。早在他以前盛气凌人地催促洪承畴进攻的时候,他已经暗暗地同马绍愉商定,要从海上找一条退路。前晚,当他获知笔架山的军粮 被夺,明军准备退回宁远的消息后,他更确信这条渔船就是他的救命船。昨天,当战事开始紧张起来,清兵攻夺小笔架山以北的三角山时,他不是派兵抵抗,而是同 马绍愉和一些亲信随从迅速登上了船,等待起锚。

那些溃逃到海边的部队和原来在海岸上保护粮运的部队,在清兵的猛攻下,纷纷往海滩败退。洪承畴派给张若麒的二百名护卫,也站在离渔船十几丈远的沙滩 上,保卫着渔船。当清兵进行最后冲击的时候,明军继续往水边退去。因为正是潮落的时候,渔船起了锚,随着落潮向海里退去,但并没有撑起布帆。船,仍然在海 上逗留着。而士兵们,不管是溃败下来的,还是保护张若麒的,也都跟着向水中一步一步地退。但是他们越退水越大,沙越软,行动也越是困难。

清兵骑在马上,直向退走的明军射箭。明军也用箭来回射。后半夜潮水涨了,涨得很快,加上风力,渐渐地漫到人的大腿上,又很快地漫到腰部,还继续往上 涨,并且起了风浪。清兵趁这个时候,又猛烈地射箭。明军起初还回射,后来人站不稳了,弓被水浸湿了,弓弦软了,松了,箭射不出来了,纵然射出来,也射不很 远。清兵的箭像飞蝗般地射过来,许多人已经中箭,漂浮在海面,有的淹死,有的呼救。一些将领还在督阵,预备向岸上冲去,但是已经不可能了。尽管在平时,这 些将领和士兵之间有许多不融洽的事情,特别是有些将领侵吞了士兵的军饷,可是到了这个时候,这一切都忘记了,大家想的是如何共同逃命,如何不要被清兵杀 死。还有些将领平时对士兵多少有些感情,这时士兵就成排成排地站在他们前面,企图用自己的身体挡住清兵射来的箭,保护自己的长官。许多士兵在将领前面一排 一排地倒下去,被水冲走,而最后将领们也中箭身亡,漂浮海面。

张若麒直到最后潮水完全涨起的时候,才下令把船上的几个布帆完全撑起来,乘着风势,扬帆而去。有些士兵和将领多少识些水性,看见张若麒的渔船经过,一 面呼救,一面游过去,但张若麒全然不理。有些人被海浪猛然推到船边,赶紧用手攀援船舷,一面呼救,一面往上爬。船上的亲随都望着张若麒。张若麒下令用刀剑 向那些人的头和手砍去。霎时间船上落了许多手指头,还落下一些手。船就在漂荡的死尸和活人中冲开了一条路,直向东南驶去。

张若麒坐在船舱里,想着既然笔架山的军粮被夺,那里很可能会有清兵的船只,得绕过去才好。果然到拂晓时,他遥见笔架山插着清军的旗帜,也有船只停在那 里。于是他吩咐渔船继续往东,深入海中,远远地绕过笔架山,然后再转向宁远方向驶去。他也准备着,如果宁远和觉华岛也已经被清兵占领,他就漂渡渤海,到山 东登州上岸。他一面向着茫茫大海张望,一面已经打好一个腹稿,准备一到岸上,不管是在宁远,还是在登州,立刻向皇帝上一道奏本,把这一次失败的责任完全推 到洪承畴身上,痛责洪承畴不听他的劝告,未能在皇太极到来之前,全力向清军进攻,坐失战机,才有此败。

这时,在夜晚发生过战斗的海边,潮水还在继续往上涨,由于风势,有些死尸已经开始向岸上冲来。后来,当潮水又退下去的时候,在海边,在沙滩上,几乎到 处都是七横八竖的死尸。另外也有很多死尸又随着潮水退去,远远望去,好像一些漂浮在水面的野鸭子,这里一片,那里一团,在阳光下随着浪潮漂动。

清兵已经从海边退走,海滩上一片寂静,只偶尔有白鹤和海鸥飞来,盘旋一阵,不忍落下,发出凄凉叫声,重向远处飞去。

岸上,仍不时地有飞骑驰来,察看一番。他们是洪承畴派来打探张若麒的情况的。他们不知道张若麒已经乘着渔船平安逃走,疑心他也许是不幸被俘,也许是为保护粮草阵亡。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