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首页 | 我读过的 | 世界名著 | 诺奖作品 |
国学名著 | 科幻名著 | 言情名著 | 恐怖名著 |
历史小说 | 武侠名著 | 教育名著 | 传记名著 |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 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1),见得思义。”
【注释】
(1)难:指患难,引申为后果、后患。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思虑:看的时候要想想看清楚了没有; 听的时候要想想听明白了没有;侍人的脸色要想想是否温和;对 人的态度要想想是否恭敬;说话要想想是否忠诚;做事要想想是 否认真;有了疑问要想想怎样向人请教;遇事发恕时要想想后果; 有利可得时要想想是否正当。”
【读解】
这九种思虑与“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 动”(《颜渊》)一样,都是规范一个人言行的顶上功夫,在一定 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儒教的清规戒律。 “
试想,一个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甚至一视一听都要自我 省察一番,想想对不对,那不是活得太累了吗?
因此,从理论上说,这九种思虑都是非常有道理的,也是很 有必要的,但当你真正面对现实,尤其是纷繁复杂、变幻莫测的 现代生活时,就会感到要真正履行起来是相当困难的。
当然,我们不能因为实行起来很困难就完全否定它们或者置 诸脑后不予理睬,九种不能实行,就是实行其中一二种也是有好 处的啊。比如说“忿思难”,当你发怒时想想后果;又比如说“见 得思义”,当你有得可得时想想是不是不义之财。起码在我们这个 时代不是非常适用的告诫吧。君不见,街头巷尾,打架斗殴而酿 成严重后果,往往不就是起因于一件非常小的事端吗?结果 就造成孔子在《颜渊》篇里指出的那种情况:“一朝之忿,忘其身, 以及其亲,”不仅害了自己,而且也连累到家人。这岂不是很糊涂 吗?再说“见得思义”的问题。那众多断送前程或晚节不保的贪 污受贿者,不就正因为在有利可得时没有想一想是不是不义之财, 是不是不应该得,不应该拿吗?当然,也许想过,也许当时就知 道是不义之财,不应该得而仍然得了,那就是蓄意犯罪,早已不 是君子而是小人了,超出了我们讨论的范围。
总而言之,凡事还是多想一想,思虑思虑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