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首页 | 我读过的 | 世界名著 | 诺奖作品 |
国学名著 | 科幻名著 | 言情名著 | 恐怖名著 |
历史小说 | 武侠名著 | 教育名著 | 传记名著 |
【原文】
滕定公①薨②,世子谓然友③曰:“昔者孟子尝与我言于于宋,于 心终不忘,今也不幸至于大故④,吾欲使子问于孟子,然后行事。”
然友之邹⑤问于孟子。
孟子曰:“不亦善乎!亲丧,固所自尽(6)也。曾子曰:“生,事 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可谓孝矣(7)。’诸侯之礼,吾 未之学也;虽然,吾尝闻之矣。三年之丧(8),齐疏之服(9),飦粥之 食(10),自天子达于庶人,三代共之。”
然友反命,定为三年之丧。父兄百官皆不欲,曰:“吾宗国(11) 鲁先君莫之行,吾先君亦莫之行也,至于子之身而反之,不可,且 《志》(12)曰:‘丧祭从先祖。’曰:‘吾有所受之也。’”
谓然友曰:“吾他日未尝学问,好驰马试剑。今也父兄百官不 我足也,恐其不能尽于大事,子为我问孟子!” 然友复之邹问孟子。
孟子曰:“然,不可以他求者也。孔子曰:‘君薨,听于冢宰(13), 歠(14)粥,面深墨,即位而哭,百官有司莫敢不哀,先之也。'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君子之德,风也;小人之德,草也。草尚之风,必偃(15)。是在世子。”
然友反命。
世子曰:“然;是诚在我。”
五月居庐(16),未有命戒。百官族人可,谓曰知。及至葬,四方 来观之,颜色之戚,哭泣之哀,吊者大悦。
【注释】
①滕定公:滕文公的父亲。 ② 薨:死。古代称侯王死叫 “薨”,唐代以后用于指二品以上官员死。③然友:人名,太子的老师. ④大故:重大的事故,指大丧、凶灾之类。⑤之:至,到。邹与滕相 距只有四十余里,所以可以问后行事。(6)自尽:尽自己最大的心力. (7)曾子曰:这几句话在《论语·为政》中是孔子对樊迟说的。(8)三年 之丧:指子女为父母、臣下为君主守孝三年。(9)齐(zi)疏之服:用粗 布做的缝边的丧服。齐,指衣服缝边。古代丧服叫做衰(CUT),不缝衣边的 叫“斩衰”,缝衣边的叫“齐衰”。(10)飦(zhan);稠粥。粥:稀粥.这里 是偏义复词,指稀粥。(11)宗国:鲁、膝诸国的始封祖都是周文王的儿子, 而周公封鲁,于行辈较长,所以其余姬姓诸国都以鲁为宗国。(12)《志》: 记国家世系等的一种书。(13)冢宰:官名。在君王居丧期间代理朝政. (14)歠(Chuo):饮。(15)君子之德………必偃:这几句出自《论语·颜 渊》篇孔子的话。“尚”与“上”同;偃,倒下。(16)五月居庐:居住在丧 庐中五个月。
【译文】
滕定公死了,太子对老师然友说:“上次在宋国的时候孟子和 我谈了许多,我记在心里久久不忘。今天不幸父亲去世,我想请 您先去请教孟子,然后才办丧事。”
然友便到邹国去向孟子请教。
孟子说:“好得很啊!父母的丧事本来就应该尽心竭力。曾子 说:‘父母活着的时候,依照礼节侍奉他们;父母去世,依照礼节 安葬他们,依照礼节祭把他们,就可以叫做孝了。’诸侯的礼节, 我不曾专门学过,但却也听说过。三年的丧期,穿着粗布做的孝 服,喝稀粥。从天子一直到老百姓,夏、商、周三代都是这样的.”
然友回国报告了太子,太子便决定实行三年的丧礼。滕国的 父老官吏都不愿意。他们说:“我们的宗国鲁国的历代君主没有这 样实行过,我们自己的历代祖先也没有这样实行过,到了您这一 代便改变祖先的做法,这是不应该的。而且《志》上说过:‘丧礼 祭祖一律依照祖先的规矩。’还说:‘道理就在于我们有所继承.’”
太子对然友说:‘我过去不曾做过什么学问,只喜欢跑马舞剑。 现在父老官吏们都对我实行三年丧礼不满,恐怕我处理不好这件 大事,请您再去替我问问孟子吧!”
然友再次到邹国请教孟子。 孟子说:“要坚持这样做,不可以改变。孔子说过:‘君王死 了,太子把一切政务都交给家事代理,自己每天喝稀粥。脸色深 黑,就临孝子之位便哭泣,大小官吏没有谁敢不悲哀,这是因为 太子亲自带头的缘故。’在上位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一定就 会喜好得更厉害。领导人的德行是风,老百姓的德行是草。草受 风吹,必然随风倒。所以,这件事完全取决于太子。”
然友回国报告了太子。
太子说:“是啊,这件事确实取决于我。”
于是太子在丧庐中住了五个月,没有颁布过任何命令和禁令。 大小官吏和同族的人都很赞成,认为太子知礼。等到下葬的那一 天,四面八方的人都来观看,太子面容的悲伤,哭泣的哀痛,使 前来吊丧的人都非常满意。
【读解】
领导人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是孔子反复申说的一个话题,孟 子也同样继承了孔子的思想。他在本章里所说的“君子之德,风 也;小人之德,草也。革尚之风,必惬。”正是孔子在《颜渊》里 面说的“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修’的翻版 。
由此可见,以身作则,上行下效是孔子、孟子都非常重视的政治领导原则。而本章正是这样一个上行下效的实例。 滕国的太子(也就是后来的膝文公)死了父亲,由于他上一 次在宋国听了孟子“道性善,言必称尧舜”,给他留下了很深刻很 听得进去的印象,所以这一次遇事,他就托自己的老师去向孟子 请教如何办丧事。孟子的意见回来以后,太子发出了实施三年丧 礼的命令,结果遭到了大家的反对,“虽令不从”。太子于是又再 次请老师去问计于孟子,这一次孟子讲了上行下效,以身作则的 道理,希望太子亲自带头这样作。结果,丧事办得非常成功,大 家都很满意,“不令而行”。
从这件事上,我们固然可以看到儒家对于丧礼的观点,但对 我们更有启发意义的,还是领导人以身作则的问题,正如我们在 《论语·颜渊》的读解中所概括,这是一种“风吹草动”的统治术. 风不吹,草怎么会动起来呢?反过来说,要草动,风就得不断地 吹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