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首页 | 我读过的 | 世界名著 | 诺奖作品 |
国学名著 | 科幻名著 | 言情名著 | 恐怖名著 |
历史小说 | 武侠名著 | 教育名著 | 传记名著 |
〔1〕 《奔流》编校后记十二则,最初分别发表于一九二八年六月二十日《奔流》第一卷第一期、七月二十日第二期、八月二十日第三期、九月二十日 第四期、十月三十日第五期、十一月三十日第六期、十二月三十日第七期、一九二九年一月三十日第八期、四月二十日第十期、六月二十日第二卷第二期、八月二十 日第四期、十二月二十日第五期。自第二卷第二期起改称《编辑后记》。
《奔流》,文艺月刊,鲁迅、郁达夫编辑。一九二八年六月二十日在上海创刊,一九二九年十二月二十日出至第二卷第五期停刊。
〔2〕 Iwan Turgenjew 伊凡屠格涅夫(i.`.bjRkMUMN,181—1883),俄国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罗亭》、《父与子》等
〔3〕 “Hamlet und Don Quichotte” 《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郁达夫译。哈姆雷特是英国莎士比亚剧作《哈姆雷特》的主要人物;堂吉诃德是西班牙塞万提斯的长篇小说《堂吉诃德》的主要人物。
〔4〕 林纾(1852—1924) 字琴南,福建闽侯(今属福州)人。
曾借助别人口述,用文言翻译欧美小说一百七十余种,其中不少是世界名著,当时影响很大,后集为《林译小说》出版。“五四”前后他是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复古派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畏庐文集》、《畏庐诗存》等。
〔5〕 梅川 即王方仁。参看本卷第128页注〔6〕。他曾打算翻译《堂吉诃德》,但没有实现。
〔6〕 “Don Quixote type” “堂·吉诃德型”。下文的Don〔7〕 指当时创造社一些人所写的文章,如李初梨在《文化批 判》第四期(一九二八年四月)发表的《请看我们中国的Don Quixote底乱舞》,石厚生(成仿吾)在《创造月刊》第一卷第十一期(一九二八年五月) 发表的《毕竟是“醉眼陶然”罢了》等。其中把鲁迅比作堂吉诃德
〔8〕 《大旱的消失》 英国作家威廉·怀特(W.H.White)用马克·卢瑟福特(Mark Rutherford)笔名写的作品,克士(周建人)译。Essay,英语:随笔或散文。
〔9〕 Pyrenees 英语,音译比利牛斯。
〔10〕 巴罗哈(1872—1956) 西班牙作家。著有长篇小说《为生活而斗争》三部曲、《一个活动家的回忆录》等。
〔11〕 Ricardo 里卡多(1871—1953),西班牙画家、作家。
〔12〕 Vicente Blasco Iba′nfez 维森特·布拉斯科·伊涅思(1867—1928),西班牙作家、共和党领导人之一。著有《农舍》、《启示录的四骑士》等
〔13〕 指《流浪者》、《黑马理》、《移家》、《祷告》,鲁迅译,刊载时总题《跋司珂族的人们》。
〔14〕 永田宽定(1885—1973) 日本的西班牙语言文学研究者,曾任东京外国语学校教授,译有《堂·吉诃德》等。
〔15〕 《Vidas Sombrias》 《忧郁的生活》。
〔16〕 “近视眼看匾” 鲁迅的《匾》(收入《三闲集》)发表后,曾遭到一些人的攻击,如钱杏邨在《我们》创刊号(一九二八年五月)发表的 《“朦胧”以后——三论鲁迅》中说:“‘在文艺批评上比眼力’(按系鲁迅的话),鲁迅不把他笔尖的血洒向青年,洒向下等人,这就是他的革命。呜呼!现代社 会并不如鲁老先生所说的这样的单纯。
所谓革命,也并不如鲁老先生所说的这样的幼稚。他始终没有认清什么是‘革命’,而况是‘革命精神!’”
〔17〕 指琴川的《匾额——拟狂言》。“狂言”,日本十四世纪末至十六世纪盛行的一种短小的讽刺喜剧。
〔18〕 《波艇》 文学月刊,厦门大学学生组织的“泱泱文艺社”编辑。一九二六年十二月创刊,仅出两期。
〔19〕 《苏俄的文艺论战》 任国桢编译,一九二五年八月北新书局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内收苏联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四年间关于文艺问题的论文四篇。鲁迅为该书写了《前记》。参看本卷第267页注〔1〕。
〔20〕 《苏俄的文艺政策》 鲁迅一九二八年翻译的关于苏联文艺政策的文件汇集,内容包括《关于对文艺的党的政策》(一九二四年五月俄共 〔布〕中央召开的关于文艺政策讨论会的记录)、《观念形态战线和文学》(一九二五年一月第一次无产阶级作家大会的决议)和《关于文艺领域上的党的政策》 (一九二五年六月俄共〔布〕中央的决议)三个部分。系根据日本外村史郎和藏原惟人辑译的日文本转译,连载于《奔流》月刊。一九三○年六月水沫书店出版单行 本,改名《文艺政策》,列为《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之一。
〔21〕 瓦浪斯基(A.K.GTRTUIYJZ,1884—1943) 又译沃龙斯基,苏联作家、文艺评论家。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二七年曾主编“同路人”杂志《红色处女地》
〔22〕 《那巴斯图》 俄语《Ha lTIVj》的音译,即《在岗位上》,莫斯科无产阶级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一九二三年至一九二五年在莫斯科出版。其成员在新经济政策时期,曾为在文学中贯彻俄共〔布〕的路线而斗争,但存在着“左”的宗派主义倾向
〔23〕 Bukharin 布哈林(H.i.GjIHRJU,1888—1938),早年参加俄国革命运动,在十月革命中和苏俄初期曾参加领导机关。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二九年与李可夫等结成反党联盟,后被处死。
〔24〕 Voronsky 瓦浪斯基。Lakovlev,雅各武莱夫(m._.,1896—1939),当时任俄共〔布〕中央出版部长,一九二四年五月主持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出版部召开的关于党的文艺政策的讨论会。
国革命运动,在十月革命中和苏俄初期曾参加领导机关。一九二七年因反对苏维埃政权被联共〔布〕开除出党,一九二九年被驱逐出国。一九四○年死于 墨西哥。Lunacharsky,卢那察尔斯基(A.B.QjUH]HRIYJZ,1875—1933),苏联文艺评论家。当时任苏联教育人民委员。著有 《艺术与革命》、《实证美学的基础》和剧本《解放了的堂·吉诃德》等。
〔25〕 “锻冶厂”(njoUJeH) 即“锻冶场”,又译“打铁铺”,一九二○年在莫斯科成立的“左”倾文学团体,因出版文艺刊物《锻冶厂》而得名。一九二八年并入“全苏无产阶级作家联盟”(简称“伐普”)
〔26〕 Pletnijov 普列特涅夫(B.W.lKMVUMN,1886—1942),苏联文艺评论家,“无产阶级文化派”的理论家之一。
〔27〕 Vardin 瓦进(i.G.GHReJU,1890—1941),文学评论家。伐普领导人之一,曾任《在岗位上》编辑。 Lelevitch,列列维奇(Q.[.QMKMNJ],1901—1948),《在岗位上》的编辑,曾担任“伐普”的领导职务。Avebach,阿维尔 巴赫(Q.Q._NMRdHp,1903—1938),《在岗位上》的编辑,曾担任“伐普”领导职务。Rodov,罗道夫(C.A.qTeTN,1893 —1968)诗人、文艺评论家。《在岗位上》的编辑,“伐普”领导人之一。Besamensky,别泽缅斯基(_.i.,1898—1973),诗人, “俄罗斯无产阶级作家联盟”(简称“拉普”)成员。《在岗位上》的撰稿人之一
〔28〕 《赤色新地》 即《红色处女地》,文艺、政论杂志,一九二一年六月创刊,一九四二年停刊。一九二七年前由瓦浪斯基主编。
〔29〕 评议会 指一九二四年五月九日俄共〔布〕中央委员会出版部召开的关于党的文艺政策的讨论会。
〔30〕 藏原惟人 日本文艺评论家及翻译家。
〔31〕 Radek 拉狄克(n.G.qHeMY,1885—?),苏联政论家。
早年曾参加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一九二七年因参加托派集团一度被联共〔布〕开除出党,一九三七年以“阴谋颠覆苏联罪”受审。
〔32〕 Rudolf Lindau 鲁道夫·林道(1829—1910),德作家
著有《来自中国与日本》等。《幸福的摆》,郁达夫译。
〔33〕 Kosmopolitisch 德语:世界主义。
〔34〕 释迦 释迦牟尼(SAa′kya—Muni,约前565—前486)佛创始人。恒河沙数,佛家语,比喻数量极多
〔35〕 Rene′ Fueloep—Miller 勒内·菲勒普·米勒(1891—与面貌》(即文中的《The Mind and Face of Bolshevism》)等。
〔36〕 指叶灵凤。他所画的刊物封面和书籍插图常模仿甚至剽窃英国画家毕亚兹莱和日本画家拾谷虹儿的作品。“琵亚词侣”,通译毕亚兹莱,参看《集外集拾遗·〈比亚兹画选〉小引》。拾谷虹儿,参看本卷第327页注〔1〕
〔37〕 B.Annenkov 伊·安宁科夫(P.l._UUMUYTN,1889—?),俄国版画家。一九二四年后,侨居德法等国。《奔流》第一卷第二期刊有他所作的高尔基和叶夫雷诺夫的画像。
〔38〕 Maxim Gorky 玛克西姆·高尔基(M.[TRNYJZ,1868—1936),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福玛·高尔捷耶夫》、《母亲》和自传体三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39〕 “R.S.F.S.R” 原画上是俄文字母 P.C.W.C.PeHoeRHN.意思是“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万岁”。
〔40〕 N.Evreinov 尼·叶夫雷诺夫(H.H.cNRMZUTN,1879—),俄国戏剧家。十月革命后侨居法国,有《话剧之起源》、《俄国戏剧史》等。下文说的“演剧杂感”指鲁迅所译《生活的演剧化》,在《奔流》上署葛何德译
〔41〕 立方派 即立体派,二十世纪初形成于法国的一种画派。
它反对客观地描绘事物,主张用几何图形作为造型艺术的基础。作品构图怪诞。它是资产阶级艺术家漠视现实,走向极端形式主义的一种表现。
〔42〕 画室 冯雪峰(1903—1976)的笔名,浙江义乌人,作家、文艺理论家,中国左翼作家联盟领导成员之一。《新俄的演剧和跳舞》,日本拔曙萝撰,画室的译本一九二七年五月北新书局印行。
〔43〕 指梅川所译高尔基的小说《一个秋夜》和鲁迅所译布哈林的《苏维埃联邦从Maxim Gorky期待着什么》。
〔44〕 诺贝尔奖金 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A.B.Nobel,1833—1896)的遗产设立的奖金。分物理、化学、生理和医学、文学、和平事业五种。
〔45〕 Leov Tolstoy 列夫·托尔斯泰。Henrik Ibsen?嗬鹓易卜生(1828—1906),挪威戏剧家。著有《玩偶之家》、《国民公敌》等。
〔46〕 潘家洵 字介泉,江苏吴县人。曾任北京大学教授。译有《易卜生戏剧集》等。
〔47〕 语堂 林语堂(1895—1976),福建龙溪人,作家。曾任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厦门大学文科主任。《语丝》撰稿人之一。
〔48〕 H.Ellis 艾利斯(1859—1939),又译霭理斯,英国心理学家、文艺评论家。G.Brandes,勃兰兑斯(1842— 1927),丹麦文学评论家。E.Roberts(1886—1941),罗伯茨,美国作家。L.Aas,艾斯,挪威作家。有岛武郎(1878— 1923),日本小说家。
〔49〕 青木正儿(1887—1964) 日本的中国文学研究者,京都大学教授。著有《中国近代戏曲史》等。
〔50〕 《时事新报》 一九○七年十二月在上海创刊的日报。初为资产阶级改良派报纸,辛亥革命后,成为拥护北洋军阀段祺瑞的政客集团研究系的报纸。一九二七年后由史量才等接办。一九三五年为孔祥熙收买。一九四九年五月上海解放时停刊。
〔51〕 《终身大事》 胡适所作的以婚姻问题为题材的剧本,载一九一九年三月《新青年》第六卷第三号。下文的《天女散花》、《黛玉葬花》,是梅兰芳所演的京剧。
〔52〕 《Hedda Gabler》 《海得·加勃勒》(现译《海达·高布乐》),易卜生的剧本。译文连载于一九二八年三、四、五月《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三、四、五号。
〔53〕 《易卜生号》 《新青年》的易卜生专号(一九一八年六月第四卷第六号)。
〔54〕 指梅川所译挪威L.Aas的《伊孛生的事迹》、郁达夫所译英国H.Ellis的《伊孛生论》、鲁迅所译日本有岛武郎的《伊孛生的工作 态度》、林语堂所译丹麦G.Brandes的《Henrik Ibsen》以及梅川所译英国E.Roberts的《Henrik Ibsen》。
〔55〕 《卢勃克和伊里纳的后来》 日本有岛武郎评论易卜生剧作《死人复活时》的文章,鲁迅译。载《小说月报》第十九卷第一号,后收入《壁下 译丛》。卢勃克和伊里纳(现译鲁贝克和爱吕尼)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下文的“人”第一,“艺术底工作”第一呢?是易卜生通过这两个人物提出的问题。
〔56〕 指《叛逆者——关于罗丹的考察》、《草之叶——关于惠特曼的考察》和《密莱礼赞》。金溟若译,总题为《叛逆者》。
〔57〕 罗丹(A.Rodin,1840—1917) 法国雕塑家。主要作品有《青铜时代》、《思想者》、《加莱义民》等。他的创作对欧洲近代雕塑艺术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58〕 戈谛克的精神 指十二世纪至十六世纪初欧洲出现的戈特式艺术的独创精神。
〔59〕 金君 即金溟若,浙江瑞安人。曾留学日本,当时在上海与董每戡合办时代书局。
〔60〕 这段英语的译文是:《罗丹的艺术》六十四张复制品,路易斯·温堡伯作导,《现代丛书》第四十一本。价九十五美分,美国纽约波尼—拉夫拉特股份公司出版
〔61〕 高村光太郎(1883—1956) 日本诗人、雕刻家。
《Rodin》,《罗丹》。下文的Ars,拉丁文:艺术。
〔62〕 Ivan Mestrovic 伊凡·美斯特罗维克(1883—196),南斯拉夫雕刻家。主要作品有斯特罗斯马哲主教纪念像、捷克斯洛伐克总统马萨里克像等
〔63〕 Konenkov 柯宁科夫(C.T.nTUMUYTN,1874—1971),苏联雕刻家。主要作品有《石头战士》、《M.高尔基》、《i.l.巴甫洛夫院士》等。
〔64〕 《她的故乡》 英国作家赫德森(H.Hudson,1841—1922)著,荒野从《世界名著》丛书(《World’s Classics》)之《现代英国散文选》(《Selected Modern Englsh Essays》)中出。
〔65〕 G.Sampson 桑普森(1873—?),英国文学史家。S.A.Brooke,布鲁克(1832—1916),英国神学家、作家。《Primer of EnFgli-sh Literature》,《英国文学入门》。
〔66〕 《Far Away and Long Ago》 《远离和久隔》。下文的《Green Mansions》,《绿色的邸宅》; 《The Naturalist in La Plata》,《在拉蒲拉塔的博物学家》;《The Purple Land》,《紫色的土地》;《A Shepherd’s Life》,《牧羊人的生活》。
〔67〕 《蔷薇》 克士译,载《奔流》第一卷第二期。P.Smith,史密斯(1865—1946),英国散文作家。著有《读莎士比亚作品札记》、《难忘的岁月》、《弥尔顿和他的现代评论》等。
〔68〕 White 怀特(W.H.White,1831—1913),英国作家。
著有《马克·卢瑟福特自传》、《日志中的篇章》等。下文中的Mark Ru-th?澹颍妫铮颍洌砜薵卢瑟福特,是怀特的笔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