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首页 我读过的 世界名著 诺奖作品
国学名著 科幻名著 言情名著 恐怖名著
历史小说 武侠名著 教育名著 传记名著

位置:我读过的 > 《清史稿》目录

列传二百七十三 文苑三(2)


宗诚能古文,熟於儒家性理之言,欲合文与道为一。咸丰时寇乱,转徙不废学,益留心兵事吏治。著俟命录,以究天时人事致乱之原,大要归於植纲常、明正学,志 量恢如也。山东布政使吴廷栋见之,聘为子师。倭仁、曾国籓皆因廷栋以知宗诚。倭仁为师傅,写其书数十则,进御经筵。国籓督直隶,奏以自随。令枣强十馀年, 设乡塾,创敬义书院,刻邑先正遗著,举孝子、悌弟、节妇,建义仓,积穀万石,皆前此未有也。国籓去,李鸿章继任,亦不以属吏待之,有请辄施行。尝岁旱,已 逾报灾期,手书为民请,并及邻郡邑,不以侵官自嫌,卒得请普免焉。举治行卓异,不赴部,自免归。以学行诏后进,人有一善,奖誉之不容口。勤於纂述,逾时越 月辄成帙。著柏堂经说、笔记、文集百五十馀卷。诏加五品卿衔,从安徽学政请也。其同县友人又有苏惇元,字厚子;戴钧衡,字存庄:皆东树弟子。

惇元,咸丰元年孝廉方正。其学近张杨园,文似方望溪。编有杨园、望溪年谱。所著曰四礼从宜、逊敏录、诗文集。

钧衡,道光二十九年举人。自谓生方、姚之乡,不敢不以古文自任。与惇元重订望溪集,增集外文十之四。其后荣成孙葆田更得遗稿若干篇刻之,方氏一家之言备 矣。钧衡有经济才,与国籓为友,著书传补商,国籓亟称之。避寇临淮,妻李、妾刘皆殉难,钧衡呕血卒,年未四十。有蓉州集、味经山馆诗文钞。

鲁一同,字通甫,清河人。善属文,师事潘德舆。道光十五年举人。时承平久,一同独深忧,谓:“今天下多不激之气,积而不化之习;在位者贪不去之身,陈说者 务不骇之论。风烈不纪,一旦有缓急,莫可倚仗。”既,再试不第,益研精於学。凡田赋、兵戎诸大政,及河道迁变、地形险要,悉得其机牙。为文务切世情,古茂 峻厉,有杜牧、尹洙之风。漕督周天爵见之,曰:“天下大材也,岂直文字哉!”曾国籓尤叹异之。

试礼部,入都,国籓数屏驺从就问天下事。粤逆踞金陵也,同年生吴棠方宰清河,一同为草檄,传示列县,辞气奋发,江北人心大定。江忠源师抵庐州,友人戴钧衡 为书通国籓之指,欲其起佐忠源。一同谢不出,复书极论用兵机宜,谓当缓金陵,专攻旁郡。其后大兵筑长围,期旦夕破金陵,一同独决其必败,未几,果溃裂, 苏、浙沦陷。已而国籓克安庆,复金陵,一如所论。同治二年,卒,年五十九。著邳州志、清河志、通甫类稿。

子蕡,字仲实。诸生,文有家法。善综核,知府章仪林议减清河赋,苦繁重,叩蕡。蕡为剖析条目,退草三千言,明旦献之。仪林惊喜,因请主办,三年而成。又佐修安东水道,役竣,费无毫发溢。

谭莹,字玉生,南海人。弱冠应县试,总督阮元游山寺,见莹题壁诗,惊赏,告县令曰:“邑有才人,勿失之!”令问姓名,不答。已而得所为赋以告元,元曰: “是矣。”逾年,元开学海堂课士,以莹及侯康、仪克中、熊景星、黄子高为学长。莹性强记,述往事,虽久远,时日不失。博考粤中文献,友人伍崇曜富於赀,为 汇刻之,曰岭南遗书五十九种,曰粤十三家集,曰楚南耆旧遗诗,益扩之为粤雅堂丛书。莹为学长三十年,英彦多出其门。道光二十四年,举於乡,官化州训导。久 之,迁琼州教授,加中书衔。少与侯康等交莫逆,晚岁陈澧与之齐名。著乐志堂集。

景星,字伯晴,亦南海人也。以诗见赏於元。顾其意恨文士绵弱,学骑射技击。以举人终学官,无所试,一假书画自娱。

子高,字叔立,番禺人。优贡生。精小篆,喜考证金石。藏书多异本。

莹子宗浚,字叔裕。工骈文。同治十三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初举於乡,齿尚少。莹课令读书十年,乃许出仕。授以马氏通考,略能记诵。既,入翰林,督学四川,又充江南副考官。以伉直为掌院所恶,出为云南粮储道。宗浚不乐外任,辞,不允。再权按察使,引疾归,郁郁道卒。

吴敏树,字本深,巴陵人。父达德,岁歉,贷贫民穀逾万石,不偿,有名湖、湘间。敏树生而好学,为文章力求岸异,刮去世俗之见。道光十二年,举於乡。时梅曾 亮倡古文义法京师,传其师姚氏学说。敏树起湖湘,不与当世士接手,录明昆山归氏文成册。既,入都,与曾亮语合。於是京师盛传敏树能古文。曾国籓官京师,与 敏树交最笃,既出治军,欲使参幕事,辞不赴。

敏树貌温而气夷,意趣超旷,视人世忻戚得丧无累於其心。以大挑选浏阳训导,旋自免去。时登君山江楼,徜徉吟啸。学者称南屏先生。著柈湖文录。卒,年六十九。

敏树之友以文名者,曰杨彝珍,字性农,武陵人。父丕复,举人,官石门训导,著历代舆地沿革。彝珍,道光末进士,选庶吉士,改兵部主事。与曾国籓、左宗棠往还,好奔走声气。重宴鹿鸣,赏四品卿。年九十馀,卒。有移芝室集。

周寿昌,字应甫,长沙人。道光二十五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咸丰初,洊擢至侍读。时粤寇犯湖南,督师赛尚阿逗遛不战,上疏劾之,一时推为敢言。迨寇踞 金陵,分党北犯,命随办京畿防务。乡民十七人阑入城,当事者侦获,以贼谍论,寿昌廉得实,趣令释之;或疑失要人旨,且得罪,寿昌曰:“我岂以人命阿权贵 哉?”卒释之。穆宗亲政,疏请躬行典礼,戒逸豫,报闻。

寿昌精核强记,虽宦达,勤学过诸生。笃嗜班固书,涂染无隙纸,成汉书注校补五十卷,易藁十有七。又有后汉注补正、三国志注证遗、思益堂集。官终内阁学士。

李希圣,字亦园,湘乡人。以进士官刑部主事。嗜学,初治训诂,通周官、春秋、穀梁,史习新旧唐书,文法骚、选,诗多凄艳,似玉谿。好读书,通古今治法,慨然有经世之志。尝纂光绪会计录以总综财赋。又草律例损益议,张百熙等皆极重之。光绪末,卒。

斌良,字笠畊,号梅舫,瓜尔佳氏,满洲正红旗人,闽浙总督玉德子。由廕生历官刑部侍郎,为驻藏大臣。善为诗,以一官为一集,得八千首。其弟法良汇刊为抱冲 斋全集,称其早年诗,风华典赡,雅近竹垞、樊榭。迨服官农部,从军灭滑,诗格坚老。古体胎息汉、魏、韩、杜、苏、李,律诗则纯法盛唐。秉臬陕、豫,奉召还 都,时与陈荔峰、李春湖、叶筠潭、吴兰雪唱酬,诗境益高。奉使蒙籓,跋马古塞,索隐探奇,多诗人未历之境,风格又一变,以萨天锡、元遗山自况。阮元为序, 亦颇称之。

法良,字可盦。梅曾亮称其诗学东坡,得清旷之气,而运以唐贤优游平夷之情。有沤罗盦诗集。

锡缜,原名锡淳,字厚安,博尔济吉特氏,满洲正蓝旗人。咸丰六年进士。由户部郎中授江西督粮道,为驻藏大臣,乞病归。工书,善诗文。著有退复轩诗文集。

李云麟,字雨苍,汉军正白旗人。以诸生从曾国籓督师剿粤匪,累功至副都统。时新疆设布伦托海办事大臣,以云麟任之。署伊犁将军。治边皆著绩,为言官劾罢。 云麟性刚使气,少好游,遍历五岳,归著旷游偶笔一卷。纪游诗有奇气。初谒国籓,適遇其子不为礼,云麟怒批之。国籓延入谢过,使独领一军。左宗棠奏调,亦称 其有将才。云麟时被酒狂言,与世多忤。罢归后,卒贫困死。有诗集,西陲纪行。

道、咸以来,满洲如观成,字苇杭,瓜尔佳氏。有瓜亭杂录、语花馆诗集。鄂恆,字松亭,伊尔根觉罗氏。有求是山房集。震钧,字在廷,改名唐宴,瓜尔佳氏。有 渤海国志、天咫偶闻。英华,字敛之,赫佳氏,正红旗人。博学善诗文,工书法。著书立说,中外知名。有安蹇斋集、万松野人言善录等。蒙古盛元,字恺廷,巴鲁 特氏。有南昌府志、杭营小志、怡园诗草。汉军宗山,字歗梧,鲁氏。有窥生铁斋诗集、希晦堂遗文。皆以诗文名。

何绍基,字子贞,道州人,尚书凌汉子。道光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绍基承家学,少有名。阮元、程恩泽颇器赏之。历典福建、贵州、广东乡试,均称得 人。咸丰二年,简四川学政。召对,询家世学业,兼及时务。绍基感激,思立言报知遇,时直陈地方情形,终以条陈时务降归。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教授 生徒,勖以实学。同治十三年,卒,年七十又五。

绍基通经史,精律算。尝据大戴记考证礼经,贯通制度,颇精切。又为水经注刊误。於说文考订尤深。诗类黄庭坚。嗜金石,精书法。初学颜真卿,遍临汉、魏各碑至百十过。运肘敛指,心摹手追,遂自成一家,世皆重之。所著有东洲诗文集四十卷。

弟绍京,字子愚。亦工书,笔法颇似其兄。

孙维朴,字诗孙。以副贡为中书,累至道员。工书画,字摹其祖。久寓沪,国变后,卒,年八十馀。

与维朴同时以书名海上者李瑞清,字梅盦,临川人。光绪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改道员,分江苏,摄江宁提学使,兼两江师范学堂监督。宣统三年,武昌乱起,江 宁新军亦变,合浙军攻城。官吏潜遁,瑞清独留不去,仍日率诸生上课如常。布政使樊增祥弃职走,以瑞清代之。急购米三十万斛饷官军,助城守,设平粜局,赈难 民。城陷,瑞清衣冠坐堂皇,矢死不少屈。民军不忍加害,纵之行。乃封籓库,以钥与籍嘱之士绅,积金尚数十万也。自是为道士装,隐沪上,匿姓名,自署曰清道 人,鬻书画以自活。瑞清诗宗汉、魏,下涉陶、谢。书各体皆备,尤好篆隶。尝谓作篆必目无二李,神游三代乃佳。丁巳复辟,授学部侍郎。又三年卒,谥文洁。

冯桂芬,字林一,号景亭,吴县人。道光二十年一甲二名进士,授编修,充广西乡试正考官,丁母忧。服阕,文宗御极,用大臣荐召见。旋丁父忧,服甫阕而金陵 陷。诏募赀团练於乡,以克复松江府诸城功晋五品衔,擢右中允。赴京,期年告归。同治元年,以治团功加四品衔。乱定,复以耆宿著书裨治加三品衔。

桂芬少工骈体文,中年后乃肆力古文辞。於书无所不窥,尤留意天文、地舆、兵刑、盐铁、河漕诸政。初佐某邑令治钱穀,以事不合拂衣去,入两江总督陶澍幕。自 未仕时已名重大江南北。及粤贼陷苏州,避居上海。时大学士曾国籓治军皖疆。苏州士大夫推钱鼎铭持书乞援,陈沪城危状,及用兵机宜,累数千言,其稿,桂芬所 手创也。国籓读之感动,乃遣李鸿章率师东下。既解沪上围,进克苏州,皆辟以为助。桂芬立会防局,调和中外杂处者。设广方言馆,求博通西学之才,储以济变。 尝从容为鸿章言吴人粮重之苦,往往因催科破家。会松江知府方传书亦上书,谓:“江苏自南宋籍没诸王大臣田,官徵其租,延及元代,官田民田淆乱,租额浸淫入 赋额,民既苦之;其后张士诚又尽攘诸豪田为官产,明太祖平吴,怒吴人附士诚,依田租私籍数定税,乃重困。雍正、乾隆间,尝再议减,然但及地丁。今傥乘民乱 后覈减浮粮,疲民大悦,贼势且益衰。”鸿章以闻。有诏减苏、松、太米赋三之一,常、镇十一,著为令。

桂芬性恬澹,服官仅十年,然家居遇事奋发,不避劳怨。凡濬河、建学、积穀诸举,条议皆出其手。先后主讲金陵、上海、苏州诸书院,与后进论学,昕夕忘倦。精 研书数,尝以意造定向尺及反罗经,以步田绘图。又以江南清丈用部颁五尺步弓,田多溢额,乃考会典定用旧行六尺步弓量旧田,新颁者量新涨沙田。著说文解字段 注考证、弧矢算术细草图解、西算新法直解、校邠庐抗议、显志堂诗文集,都数十卷。同治十三年,卒。

王颂蔚,字芾卿,长洲人。光绪五年进士,选庶吉士。吴县潘祖廕、常熟翁同龢皆称颂蔚才。散馆,改官户部,补军机章京。暇辄从事著述。尝於方略馆故纸堆中见 殿板初印明史残本,眉上黏有黄签,审为乾隆朝拟撰考证未竟之本。因多方搜求,逐条釐订,芟其繁冗,采其精要,成明史考证攟逸四十馀卷。光绪十八年,试御史 第一,军机处奏留。颂蔚思立言抒忠谠,转郁郁不乐。尝派充工程监督差,例有分馈,颂蔚独卻之,曰:“我辈取与之间,贵自审慎,不可随俗浮沉。昔陈稽亭先生 官部曹时,印结公项,且犹不取。矧此实为厂商之贿赂乎?”

二十一年,中日衅起,战事多北洋大臣主之。会翁同龢复入军机,乃进言曰:“读圣祖、高宗圣训,凡事关军务者,皆由中朝谋定后动。今日战局既成,非直隶一省 事,岂能悉诿之北洋乎?”及议和,颂蔚益为悲愤,尝曰:“今之败绩,徒归咎於师之不练、器之不利,犹非探本之论。频年以来,盈廷习泄沓之风,宫中务游观之 乐,直臣摈弃,贿赂公行,安有战胜之望?此后偿金既巨,民力益疲,恐大乱之不在外患而在内忧矣。”明年,卒。著有写礼庼文集、诗集、读碑记、古书经眼录各 一卷,明史考证攟逸四十二卷。

叶昌炽,字鞠裳,元和人。光绪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至侍讲,督甘肃学政,边地朴陋,昌炽校阅尽职。以裁缺归,著书终老。国变后五年,卒。著有藏书纪事诗六卷,语石十卷,邠州大佛寺题刻考二卷,均考订精确。

管礼耕,字申季。岁贡生。父庆祺,从陈奂游。礼耕笃守家学,尤长训诂。尝言唐以正义立学官,汉、魏、六朝遗说,积久泰半阙不完。凡所考见,独存释文,而今本踳駮非其旧,思综稽群籍为校证,未及半而卒。

袁宝璜,字朅禹,元和人。光绪二十一年进士,官刑部主事。通经、小学,兼及算术。著书亦未成而卒。

李慈铭,字爱伯,会稽人。诸生,入赀为户部郎中。至都,即以诗文名於时。大学士周祖培、尚书潘祖廕引为上客。光绪六年,成进士,归本班,改御史。时朝政日 非,慈铭遇事建言,请临雍,请整顿台纲。大臣则纠孙毓汶、孙楫,疆臣则纠德馨、沈秉成、裕宽,数上疏,均不报。慈铭郁郁而卒,年六十六。

慈铭为文沉博绝丽,诗尤工,自成一家。性狷介,又口多雌黄。服其学者好之,憎其口者恶之。日有课记,每读一书,必求其所蓄之深浅,致力之先后,而评骘之, 务得其当,后进翕然大服。著有越缦堂文十卷,白华绛趺阁诗十卷、词二卷,又日记数十册。弟子著录数百人,同邑陶方琦为最。

方琦,字子珍。光绪二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督学湖南。年四十,卒於京邸。方琦学有本末,汲汲於古,述造无间岁时。治易郑注,诗鲁故,尔雅汉注,又习 大戴礼记。其治淮南王书,力以推究经训,蒐采许注,拾补高诱。再三属草,矻矻十年,实事求是。有淮南许注异同诂、许君年表、汉孳室文钞、骈文、诗词。

谭廷献,字仲修,仁和人。同治六年举人。少负志节,通知时事。国家政制典礼,能讲求其义。治经必求西汉诸儒微言大义,不屑屑章句。读书日有程课,凡所论 箸,隐栝於所为日记。文导源汉、魏,诗优柔善入,恻然动人。又工词,与慈铭友善,相唱和。官安徽,知歙、全椒、合肥、宿松诸县。晚告归,贫甚。张之洞延主 经心书院,年馀谢归,卒於家。

李稷勋,字姚琴,秀山人。光绪二十四年二甲一名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充会试同考官,精衡鉴,重实学,颇得知名士。累官邮传部参议,总川汉路事。博学善古文,尝受诗法於王闿运,而不囿师说。专步趋唐贤,意致深婉,得风人之遗。慈铭尝称赏之。有甓盦诗录四卷。

张裕钊,字廉卿,武昌人。少时,塾师授以制举业,意不乐。家独有南丰集,时时窃读之。咸丰元年举人,考授内阁中书。曾国籓阅卷赏其文,既,来见,曰:“子 岂尝习子固文耶?”裕钊私自喜。已而国籓益告以文事利病及唐、宋以来家法,学乃大进,寤前此所为犹凡近,马迁、班固、相如、扬雄之书,无一日不诵习。又精 八法,由魏、晋、六朝以上窥汉隶,临池之勤,亦未尝一日辍。国籓既成大功,出其门者多通显。裕钊相从数十年,独以治文为事。国籓为文,义法取桐城,益闳以 汉赋之气体,尤善裕钊之文。尝言“吾门人可期有成者,惟张、吴两生”,谓裕钊及吴汝纶也。

裕钊文字渊懿,历主江宁、湖北、直隶、陕西各书院,成就后学甚众。尝言:“文以意为主,而辞欲能副其意,气欲能举其辞。譬之车然,意为之御,辞为之载,而 气则所以行也。欲学古人之文,其始在因声以求气,得其气,则意与辞往往因之而益显,而法不外是矣。”世以为知言。著濂亭文集。

裕钊门下最知名者,有范当世、硃铭盘。当世,字肯堂,江苏通州诸生。能诗,汝纶尝叹其奇横不可敌。著范伯子诗文集。铭盘,字曼君,泰兴举人。叙知州。其学长於史,兼工诗古文。著晋会要一百卷,朝鲜长编四十卷,及桂之华轩诗文集。

与裕钊同时者,有杨守敬,字惺吾,宜都人。为文不足跻裕钊,而其学通博。精舆地,用力於水经尤勤。通训诂,考证金石文字。能书,摹钟鼎至精。工俪体,为箴 铭之属,古奥耸拔,文如其人。以举人官黄冈教谕,加中书衔。尝游日本,搜古籍,多得唐、宋善本,辛苦积赀,藏书数十万卷,为鄂学灵光者垂二十年。卒,年七 十有七。著有水经注图、水经注要删、隋书地理志考证、日本访书志、晦明轩稿、邻苏老人题跋、望堂金石集等。

吴汝纶,字挚父,桐城人。少贫力学,尝得鸡卵一,易松脂以照读。好文出天性,早著文名。同治四年进士,用内阁中书。曾国籓奇其文,留佐幕府,久乃益奇之,尝以汉祢衡相儗。旋调直隶,参李鸿章幕。时中外大政常决於国籓、鸿章二人,其奏疏多出汝纶手。

寻出补深州,丁外内艰。服除,补冀州。其治以教育为先,不惮贵势,籍深州诸村已废学田为豪民侵夺者千四百馀亩入书院,资膏火。聚一州三县高材生亲教课之, 民忘其吏,推为大师。会以忧去,豪民至交通御史以坏村学劾奏,还其田。及莅冀州,仍锐意兴学,深、冀二州文教斐然冠畿辅。又开冀、衡六十里之渠,泄积水於 滏,以溉田亩,便商旅。时时求其士之贤有文者礼先之,得十许人。月一会书院,议所施为兴革於民便不便,率不依常格。称疾乞休。

鸿章素重其人,延主莲池讲席。其为教,一主乎文,以为:“文者,天地之至精至粹,吾国所独优。语其实用,则欧、美新学尚焉。博物格致机械之用,必取资於 彼,得其长乃能共竞。旧法完且好,吾犹将革新之,况其窳败不可复用。”其勤勤导诱后生,常以是为说。尝乐与西士游,而日本之慕文章者,亦踔海来请业。会朝 旨开大学堂於京师,管学大臣张百熙奏荐汝纶加五品卿衔总教务,辞不获,则请赴日本考学制。既至其国,上自君、相及教育名家,妇孺学子,皆备礼接款,求请题 咏,更番踵至。旋返国,先乞假省墓,兴办本邑小学堂。规制粗立,遽以疾卒,年六十四。

汝纶为学,由训诂以通文辞,无古今,无中外,唯是之求。自群经子史、周、秦故籍,以下逮近世方、姚诸文集,无不博求慎取,穷其原而竟其委。於经,则易、 书、诗、礼、左氏、穀梁、四子书,旁及小学音韵,各有诠释。於史,则史记、汉书、三国志、新五代史、资治通鉴、国语、国策皆有点校,尤邃於史记,尽发太史 公立言微旨。於子,则老、庄、荀、韩、管、墨、吕览、淮南、法言、太玄各有评骘,而最取其精者。於集,则楚辞、文选,汉魏以来各大家诗文皆有点勘之本。凡 所启发,皆能得其深微,整齐百代,别白高下,而一以贯之。尽取古人不传之蕴,昭然揭示,俾学者易於研求;且以识夫作文之轨范,虽万变不穷,而千载如出一 辙。

其论文,尝谓:“千秋盖世之勋业皆寻常耳,独文章之事,纬地经天,代不数人,人不数篇,唯此为难。”又谓:“中国之文,非徒习其字形而已,缀字为文,而气 行乎其间,寄声音神采於文外。虽古之圣贤豪杰去吾世邈矣,一涉其书,而其人之精神意气若俨立乎吾目中。”务欲因声求气,凡所为抗坠、诎折、断续、敛侈、缓 急、长短、伸缩、抑扬、顿挫之节,一循乎机势之自然,以渐於精微奥之域。乃有以化裁而致於用,悉举学问与事业合而为一;而尤以瀹民智自强亟时病为兢兢 云。著有易说二卷、写定尚书一卷、尚书故三卷、夏小正私笺一卷、文集四卷、诗集一卷、深州风土记二十二卷,及点勘诸书,皆行於世。

汝纶门下最著者为贺涛,而同时有萧穆,亦以通考据名。

穆,字敬孚。县学生。其学博综群籍,喜谈掌故,於顾炎武、全祖望诸家之书尤熟。复多见旧椠,考其异同,硃墨杂下。遇孤本多方劝刻,所校印凡百馀种。有敬孚类藁十六卷。

涛,字松坡,武强人。光绪十二年进士,官刑部主事。以目疾去官。初,汝纶牧深州,见涛所为反离骚,大奇之,遂尽授以所学,复使受学於张裕钊。涛谨守两家师 说,於姚鼐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之说,尤必以词章为贯澈始终,日与学者讨论义法不厌。与同年生刘孚京俱治古文,涛言宜先以八家立门户,而上窥秦、 汉;孚京言宜先以秦、汉为根柢,而下揽八家,其门径大略相同。涛有文集四卷。

孚京,字镐仲,南昌人。有文集六卷。

林纾,字琴南,号畏庐,闽县人。光绪八年举人。少孤,事母至孝。幼嗜读,家贫,不能藏书。尝得史、汉残本,穷日夕读之,因悟文法,后遂以文名。壮渡海游台湾,归客杭州,主东城讲舍。入京,就五城学堂聘,复主国学。礼部侍郎郭曾炘以经济特科荐,辞不应。

生平任侠尚气节,嫉恶严。见闻有不平,辄愤起,忠恳之诚发於至性。念德宗以英主被扼,每述及,常不胜哀痛。十谒崇陵,匍伏流涕。逢岁祭,虽风雪勿为阻。尝蒙赐御书“贞不绝俗”额,感幸无极,誓死必表於墓,曰“清处士”。忧时伤事,一发之於诗文。

为文宗韩、柳。少时务博览,中年后案头唯有诗、礼二疏,左、史、南华及韩、欧之文,此外则说文、广雅,无他书矣。其由博反约也如此。

其论文主意境、识度、气势、神韵,而忌率袭庸怪,文必己出。尝曰:“古文唯其理之获,与道无悖者,则味之弥臻於无穷。若分画秦、汉、唐、宋,加以统系派 别,为此为彼,使读者炫惑莫知所从,则已格其途而左其趣。经生之文朴,往往流入於枯淡,史家之文则又隳突恣肆,无复规检,二者均不足以明道。唯积理养气, 偶成一篇,类若不得已者,必意在言先,修其辞而峻其防,外质而中膏,声希而趣永,则庶乎其近矣。”纾所作务抑遏掩蔽,能伏其光气,而其真终不可自閟。尤善 叙悲,音吐凄梗,令人不忍卒读。论者谓以血性为文章,不关学问也。

所传译欧西说部至百数十种。然纾故不习欧文,皆待人口达而笔述之。任气好辩,自新文学兴,有倡非孝之说者,奋笔与争,虽胁以威,累岁不为屈。尤善画,山水 浑厚,冶南北於一炉,时皆宝之。纾讲学不分门户,尝谓清代学术之盛,超越今古,义理、考据,合而为一,而精博过之。实於汉学、宋学以外别创清学一派。时有 请立清学会者,纾抚掌称善,力赞其成。甲子秋,卒,年七十有三,门人私谥贞文先生。有畏庐文集、诗集、论文、论画等。

严复,初名宗光,字又陵,一字几道,侯官人。早慧,嗜为文。闽督沈葆桢初创船政,招试英俊,储海军将才,得复文,奇之,用冠其曹,则年十四也。既卒业,从 军舰练习,周历南洋、黄海。日本窥台湾,葆桢奉命筹防,挈之东渡诇敌,勘测各海口。光绪二年,派赴英国海军学校肄战术及砲台建筑诸学,每试辄最。侍郎郭嵩 焘使英,赏其才,时引与论析中西学术同异。学成归,北洋大臣李鸿章方大治海军,以复总学堂。二十四年,诏求人才,复被荐,召对称旨。谕缮所拟万言书以进, 未及用,而政局猝变。越二年,避拳乱南归。

是时人士渐倾向西人学说,复以为自由、平等、权利诸说,由之未尝无利,脱靡所折衷,则流荡放佚,害且不可胜言,常於广众中陈之。复久以海军积劳叙副将,尽 弃去,入赀为同知,累保道员。宣统元年,海军部立,特授协都统,寻赐文科进士,充学部名词馆总纂。以硕学通儒徵为资政院议员。三年,授海军一等参谋官。复 殚心著述,於学无所不窥,举中外治术学理,靡不究极原委,抉其失得,证明而会通之。精欧西文字,所译书以朅辞达奥旨。

其天演论自序有曰:“仲尼之於六艺也,易、春秋最严。司马迁曰:‘易本隐而之显,春秋推见至隐。’此天下至精之言也。始吾以为本隐之显者,观象系辞,以定 吉凶而已;推见至隐者,诛意褒贬而已。及观西人名学,则见其格物致知之事,有内籀之术焉,有外籀之术焉。内籀云者,察其曲而知其全者也,执其微以会其通者 也。外籀云者,援公理以断众事者也,设定数以逆未然者也。是固吾易、春秋之学也。迁所谓‘本隐之显’者外籀也,所谓‘推见至隐’者内籀也,二者即物穷理之 要术也。夫西学之最为切实,而执其例可以御蕃变者,名、数、质、力四者之学而已。而吾易则名、数以为经,质、力以为律,而合而名之曰‘易’。大宇之内, 质、力相推,非质无以见力,非力无以呈质。凡力皆乾也,凡质皆坤也。奈端动之例三,其一曰:‘静者不自动,动者不自止,动路必直,速率必均。’而易则曰: ‘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有斯宾塞尔者,以天演自然言化,其为天演界说曰:‘翕以合质,辟以出

力,始简易而终杂糅。’而易则曰:‘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至於全力不增减之说,则有自强不息为之先;凡动必复之说,则有消息之义居其始。而‘易不可 见,乾坤或几乎息’之旨,尤与热力平均、天地乃毁之言相发明也。大抵古书难读,中国为尤。二千年来,士徇利禄,守阙残,无独辟之虑,是以生今日者,乃转於 西学得识古之用焉。”凡复所译著,独得精微皆类此。

世谓纾以中文沟通西文,复以西文沟通中文,并称“林严”。辛酉秋,卒,年六十有九。著有文集及译天演论、原富、群学肄言、穆勒名学、法意、群己权界论、社会通诠等。

同时有辜汤生,字鸿铭,同安人。幼学於英国,为博士。遍游德、法、意、奥诸邦,通其政艺。年三十始返而求中国学术,穷四子、五经之奥,兼涉群籍。爽然曰: “道在是矣!”乃译四子书,述春秋大义及礼制诸书。西人见之,始叹中国学理之精,争起传译。庚子拳乱,联军北犯,汤生以英文草尊王篇,申大义。列强知中华 以礼教立国,终不可侮,和议乃就。张之洞、周馥皆奇其才,历委办议约、濬浦等事。旋为外务部员外郎,晋郎中,擢左丞。

汤生论学以正谊明道为归,尝谓:“欧、美主强权,务其外者也;中国主礼教,修其内者也。”又谓:“近人欲以欧、美政学变中国,是乱中国也。异日世界之争必 烈,微中国礼教不能弭此祸也。”汤生好辩,善骂世。国变后,悲愤尤甚。穷无所之,日人聘讲东方文化,留东数年,归。卒,年七十有二。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