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首页 我读过的 世界名著 诺奖作品
国学名著 科幻名著 言情名著 恐怖名著
历史小说 武侠名著 教育名著 传记名著

位置:我读过的 > 《源氏物语》目录

第十九章薄云(2)


藤壶母后虽身为贵人,却最为慈悲,对世人广施博爱,了无仗势欺人、渔肉百姓的豪门贵族的恶行。凡天下进贡,倘兴师动众者,悉数谢绝。在佛法功德方面,也有 自己的原则。她只用自己应得的俸禄和继承来的财产,尽自己所能,斋僧供佛。而不像一些富贵人家,穷奢极欲地大做功德。此种人等,虽圣明天子时代,也不乏其 例。是以藤壶母后的死讯传出,国人尽哀。葬礼上,殿上官员,一律身着黑色丧服,使得草长营飞的阳春三月也一片暗淡。

源氏公子欣赏着二条院庭中的樱花,当年花宴情状,又上心头,忍不往独自吟唱"今岁应开墨色花"之古歌。又恐遭人非议,使整口呆在佛堂,偷偷饮泣。残阳 如血,山野树梢,皆披金挂彩,枝缕分明。而飘浮于岭上的薄云,则略显晦暗。源氏公子看着这残阳薄云,不住哀思又起。便吟道:

"淡云蒙岭夕照薄,仿佛丧衣暗色深。"但徒然独吟,并无一人闻得。

七七佛事渐次圆满之后,一时再无大的举动。皇上顿感官中岑寂,百无聊赖。却有一个僧都,藤壶母后的母后在世时即已入宫供职,一直作祈祷师。藤壶母后视 为亲信,对他甚为尊敬。皇上也将宫中的隆重法事交与他操办,对他器重有加。这僧都七十余岁,是少有的得道高僧。近年一直隐居山中,潜心习道修行,以祈佛 佑。此次因藤壶皇后之病,特来京都,被召入宫。源氏内大臣劝他道:"同音年一样,今后你仍留住宫中,为皇上尽忠效命。"僧都回答道:"贫僧年事已高,本难 再作夜课。而今大臣有命,怎敢不遵。况贫增长蒙是恩,理当报答。"便留在宫中,随侍皇帝左右。

一日,天将破晓时,皇上与僧都呆在一起。僧都咳嗽着,不紧不慢地为他讲授世事常理。见左右无人,僧部便趁机说道:"贫僧有一事欲奏闻,因恐有逆圣听, 反获欺君之罪,故犹豫未决。但若因水受蒙蔽而深蒙罪孽,贫僧也罪极天谴。况贫僧隐瞒此事,毫无益处,恐菩萨也要斥责贫俗不忠。"说完这些,便觉难以启齿 了。冷泉皇帝以为他有什么余恨末解,心想虽是僧人,且道行高深,却终脱不了常人贪馋嫉妒之恶疾,真是可恶。便对他道:"我素来祝你为心腹,你却对我有所隐 瞒,真令我失望!"僧都终于说道:"阿弥托佛!陛下此言差矣。贫僧已将菩萨所严禁泄露的真言秘诀,悉数传授陛下,贫僧自身浮身三界外而不染尘俗,还有何事 不能告之呢?推此事,因涉过去未来国运,已故桐壶院、藤壶母后及当今执政源氏内大臣声誉,因此贫僧不敢隐瞒,又不便贸然相告。贫僧微贱之身,死不足惜,因 此获罪,也无须追悔。今遵神佛之意,奏闻陛下:陛下尚在母腹之时,母后便整日忧惧,悲伤不已,曾密嘱贫僧极力祈祷。贫增乃出家之人,内中缘由,不便相问, 后逢内大臣身受不白之冤,贬到荒僻之地成守涵防,母后忧惧愈甚,又嘱贫僧祈祷。源氏内大臣闻得,密命贫僧向诸佛菩萨忏悔,求菩萨宽恕。陛下末登大宝之先, 贫僧昼夜不息,祈请圣安。据贫僧所知……"便将当年之事-一奏闻。冷泉帝听了,好似晴天霹雳。他又惊又怕,一时方寸大乱,无言以对。僧都自思康突,恐一时 龙颜羞恼,降下罪来,便要悄悄告退。冷泉帝叫住他,说道:"这么多年你才告诉于我,我真要怨你不忠了。若我今生一无所知,来世不知要遭多少报应呢。我且问 你,此事除你之外,可尚有他人知悉乃至泄露?"僧都答道:"除贫僧外,只有王命妇知悉了。近来天行无常,瘟疫泛滥,国家连遭不幸,贫增思忖恐正是此事所 致,因此斗胆启奏。往日陛下年幼,未话世事,神佛亦念无知而恕罪。而今陛下年事渐长,已洞悉世事,而未尽孝道,神佛使自降灾以示惩戒。父母者,人之根本, 吉凶世事,往往因之。贫僧将此等秘事告之陛下,望陛下知罪弥补。"说时不胜唏嘘。其时天光大亮,僧都便即告退。

冷泉帝闻此消息,恍然如梦。左思右想,也理不出头绪。他觉得此事有愧于桐壶院在天之灵。而生父久屈臣职,实子之不孝。他这样想来想去,直到日头高升, 仍未起身。源氏内大臣闻知圣体欠安,吃惊不小,便前来问候。此时已知真相的冷泉帝一见内大臣,便悲从心起,忍不住泪上眼眶。源氏内大臣以为他思悼母后,至 今泪眼未干。

这一日,桃园式部卿亲王逝世了。冷泉帝闻此噩耗,不免又吃一惊,甚觉这世间灾祸频频,危机四伏。源氏内大臣目睹种种变故,见皇上忧戚如此,便常住在宫 中,与皇上亲密谈心。皇上对他道:"恐我亦余命无多了,近来心绪烦乱,精神萎靡,又逢此种种灾变,天下不安。今数难并发,教我忧恨不已。我常思引退,顾念 母后心清,未敢言及。今已无可牵念,正直全我心愿,以求安度余生。"源氏内大臣诧然道:"圣上何出此言?天下太平与否,岂因执政时间之短长。即使古之圣明 时代,亦难奈灾患。况最近逝世之人,大多年事已高,尽享天年。陛下何必如此担忧呢?"便援经引例,百般劝慰。

冷泉帝常穿青黑色丧服,其俊逸清秀之态,与源氏内大臣如出一脉。他以前揽镜自视,亦偶有此感。自听了僧都的话后,将自己与源氏内大臣仔细比较,愈发深 感父子情深。他'总想找机会向源氏暗示此事。又恐内大臣难堪,终无勇气。故这期间他们只谈些琐碎小事,关系却更见亲密。冷泉帝对他恭敬有加,有时似超出君 臣之礼。内大臣体幽察微,心中惊诧,却终不知他已闻知其事了。

冷泉帝本想与王命妇探问详情,却又不愿让她知道自己得悉母后至死未说之事。他准备隐约探问内大臣,讨教此种事例是否古已有之,又苦于没有机会。于是只 得博览群书,勤于学问,希望在书中找出例子。他发现帝王血统混乱之事例,中国颇多,或公开,或隐秘。但日本并无前例,当然也许仅是未作记载,试想如此秘密 之事,怎好载入史册,见诸后人呢?史传中倒是记载:皇子滴为臣籍,身任纳言或大臣之后,又恢复亲王身份,并终登大宝者,非止一二。于是他想借用古例,只说 源氏内大臣贤才圣德,应让位与他。于是作了多方考虑。

其时已是秋季,正是京官任免之期。朝廷拟命源氏为太政大臣。冷泉帝将此事预先告知源氏内大臣,并趁机谈起让位一事。源氏内大臣不胜惶惑惊恐,力阻此 议。他妻道:"桐壶父皇在世之时,虽于诸多皇子之中,独宠下臣,但传位大事,从未想过。今日小臣岂敢违逆父皇遗命,擅登大宝?小臣唯愿格遵遗命,尽忠尽责 辅佐皇上,待将来年迈昏愤之时,退返林泉,念佛诵经,了此残生。如此而已。"他始终是臣子的口吻,冷泉帝闻之,歉疚之余,又觉遗憾。至于太政大臣之职,源 氏内大臣亦谓有待考虑,暂不受命。后来仅晋了官位,并特许乘牛车出人禁宫。冷泉帝意犹未伸,欲复其亲王之份。但按定例,亲王不能兼太政大臣一职。源氏若为 亲王,则再无适当人选可任太政大臣之职,然例制所限,那样朝廷便后援无人了。故此事也只得搁置起来,于是晋封权中纳言,为大纳言兼大将。源氏内大臣想:" 待此人再升一级,位极内大臣以后,我可将诸事委托予他,那样便可得些清闲了。"回思冷泉帝此次言行,不免担忧。如果他已知道昔日隐情,怎对得起藤壶母后在 天之灵呢?但令皇上为此事郁郁寡欢,又甚感歉疚,他很诧怪:"这秘密是谁泄露的呢?"

王命妇已迁任林世事殿之职,在那里有她的居室。源氏内大臣便前去探访,问她道:"那桩事情,母后在世时可曾向皇上谈及一二?"王命妇一口否定道:"母 后一丝风声都不敢让皇上听到,岂会自己泄露?但她又恐皇上不知生父,蒙不孝之罪,触怒神佛。"源氏内大臣闻得这话,回想起藤壶母后温柔敦厚,思虑周密的样 子,不胜恋惜。

梅壶女御在宫中,果然不负内大臣之殷望,照料皇帝无微不至,深受皇上宠爱。这位女御不仅容貌出众,性情也无可挑剔。因此源氏内大臣十分看重她,只管用 心照顾。时值秋季,梅壶女御暂回二条院歇息。为欢迎女御,源氏内大臣把正殿装饰得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现在,他只将她以亲生女儿相待了。

一日,绵绵秋雨不绝,庭前花草斑斓,绿露凝碧。源氏内大臣忆及梅壶的母亲六条妃子在世时种种往事,泪湿衣襟,便到女御的居室里探望。他借口时势多厄, 自己洁身斋戒以谢天威,常着墨色常礼服。其实乃为母后阴福作祷而已。他把念珠藏入袖中,走进帝内来,姿态异常优雅。梅壶女御隔着帷屏直接与他谈话。源氏内 大臣说道:"庭前秋花又盛开了,今岁时势不佳,那花草依旧盛似昔年。人虽有情,草木无知,好可怜啊!"说着,将身子靠在柱上,夕照使他更添神采。接着谈到 陈年往事,谈到那日赴野官访问六条妃子,黎明时不忍离别之状,抚今追昔,又是感慨,又是神往。梅壶女御也哀泣有声,"回思往事袖更湿"了。源氏内大臣听见 她的隐隐抽泣之声,不由想像到她是个怎样温柔和悦、优雅宜人的美人。只恨帷屏阻隔,不能一睹风采,心下焦如火烧。哎,真是恶习难改!

源氏内大臣继续说道:"想当年,本无特别伤神烦心之事。毋须寄情于风月场中。但因我心性风流,乃致不绝忧患。我纵情不羁,与诸多女子产生本不应有的恋 情,使我不堪其痛。有二人至死不肯原谅我,一个便是份母亲,她深怨我薄情寡义,以致含怨冥府,令我抱恨终身。我竭诚照顾你,即弥补昔之过错,自己也心有所 慰。怎奈'旧很余烬犹未消',想来真是前世冤孽啊!"却并不提及另一人。随即调转话头道:"其间我横遭滴戍,自思如若返京,能多做些应做之事。今诸愿总算 渐次得偿了。东院那花散里,以前孤苦无靠,现于六条院中安享清福。此人天性温和,我与她互相谅解,亲密和乐。我返京以后,复它加爵,虽资为帝圣臂膀,却无 心邀宠取贵,推始终难抑风月之情怀。你入宫时,我努力抑制自己而将你当女儿看待,不知你能否体谅我的一片苦心?如尚无同情之念,我真是枉费苦心了!"梅壶 女御心下厌嫌,默然无语。源氏内大臣道:"你不开口,可见确不同情我,如此好伤我心啊!"

源氏内大臣自觉难堪,又岔开话题说道:"从此以后,我将不再作愧疚之事。只管闭门礼佛,专心事禅,为来世积福。惟每念及此生无甚业绩,不免遗憾。今膝 下有四龄小女,我冒昧请求,欲郑重相托,望你告诉她不忘父志,光耀门庭。我去之后,务请劳心费神,多多栽培。"梅壶女御态度异常文雅,只约略答有片言只 语。源氏内大臣听了觉得十分可亲,便静静地坐在那里,直至暮色凝帘。又继续言道:"此事暂且不谈。目前我只希望一年四季皆有美景可赏。春花绚烂,秋野统 丽,四时美景之优劣,向无定论。中国之文人墨客皆言春光最美;但日本的和歌又以为'春天只见群花放,不及清秋逸兴长'。其实四时之景,皆各有可人之处;孰 优孰劣,实难分辨。我想在这小院内,多植春秋花草,兼养些稀有的鸣虫,以点缀四时景色,供你等欣赏。不知对于春秋,你更偏爱哪一季节?"梅壶女御觉得难以 回复,便不作声,又觉有失礼貌,只得勉强应道:"此事古人皆无定论,更何况我。诚如尊见:四时景色,各有千秋。然前人亦道:'秋夜相思特地深,'每逢秋 夜,便追念逝如朝露的母亲,故更喜秋天。"这话信口道来,并没有多少理由,却使内大臣恋羡不已。他情不自禁地赠一绝句道:"

"君惜秋色美,我好秋宵净。同心既相伴,望谅我此心。我时常相思难耐啊!"梅壶女御只觉莫名其妙,又岂能作答?源氏内大臣想借机一泄胸中怨恨,或者增 越雷池,非礼于她。又转思自己如此轻怫,太不成体统。那梅壶女御满。已嫌恶,实亦并非毫无道理。于是收回欲念,连声叹息。此时的内大臣姿态美妙,动人心 魄,却只惹得梅壶女御的嫌厌。她渐渐后退,想避入内室。源氏悻悻道:"不料你如此讨厌我!真解情性者,恐不致如此吧。今后你体再恨我了,不然,我太伤心 了。"便告辞退出。但幽幽农香仍留室中,梅壶女御颇感这香气可厌。侍女们一面关窗,一面说道:"这衣香好浓啊!此人太漂亮了。竟是'樱花兼有梅花香,开在 杨柳柔条上',教人爱慕不已呢!"

源氏内大臣回到西殿,并不进内室去,却在窗前躺下,陷入沉思。他让人将灯笼挂在远处,只命几个侍女情立一旁,与她们闲聊。他心下自黄道:"我怎么又犯 了作乱伦之恋的恶解呢?真是自寻烦恼啊!"又想:"向梅壶女御求爱,岂不荒唐!昔年之事,罪孽尤为深重,但神佛念我年幼无知,不予惩罚。但现在怎可不思悔 责,速然再犯?"想到此处,又觉得自己毕竟已颇有修养,不致重蹈复辙,做那些荒唐悔恨之事了。

梅壶女御回答内大臣偏爱秋季,好像深知秋趣。事后思及,懊悔不已,颇觉自己可耻。烦恨交加,竟成心病。但源氏内大臣已自我省察,毅然断了此念,照料她 反比以前更亲切周到了。他走进内室,对紫姬道:"梅壶女御偏爱秋夜,实甚可喜;而你独好春晨,更自有理。日后赏花玩景,皆可随你好恶。我身为内大臣,俗务 缠身,总难一逞胸膀,纵情山水。常想遂了心愿,退引林泉,闭门修行。然念及你之寂寥孤单,终不忍耳。"

源氏内大臣仍时刻不可忘怀那大堰邪内的人儿。但位尊名显,轻易造访恐有不便。他想:"明石姬自惭低贱,是以厌与世人交往。其实如此自卑,大可不必呀。 她不愿移居东院,屈尊与众人友好相处,则又太清高自傲了。"以己之心相思,甚觉可怜。乃以嗟峨佛堂礼佛之事不可或废为借口,赴大堰邪访问。

却说这大堰翩内的明石姬,其凄怨之情与日俱增。素日闲居无聊,更添烦恼。与内大臣的擎缉令她苦恨不已,而内大臣又总是难得一见,来去匆匆。这使她的哀 婉永无尽头。源氏内大臣只好极力抚慰。大堰河鸿鹞船上的火炬闪烁,火光倒映在水中,从翁郁绿的林子远远望去,一如天际的流萤点点。源氏内大臣道:"此种情 景,倘非在明石浦经常看到,此时必当惊羡。"明石姬吟道:

"映水渔灯似萤火,相伴愁客临此境。我的忧愁其实并不减于昔日渔火乡居之时。"源氏内大臣答道:

"惟怨无人解余怀,心如筹灯动水影。正如古歌所咏:"谁教君心似此愁?"言下之意反怨明石姬不体谅他。其时内大臣公私俗务皆得闲暇,便思精研佛法,是以常到峰峨佛堂诵经念佛,得以长久居留,明石姬愁肠亦稍得宽解。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