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首页 我读过的 世界名著 诺奖作品
国学名著 科幻名著 言情名著 恐怖名著
历史小说 武侠名著 教育名著 传记名著

位置:我读过的 > 《全球通史》目录

第二十五章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的影响(1)


下一次世界大战将用石头打仗。

爱因斯坦

在与斯大林签订条约时,希特勒的目标是要在他消灭波兰期间确保苏联的中立。然后,他能调集部队进攻英国和法国,他的确也是这么做的。当时,他私下宣布:"让我们把这一条约看作是确保我们后方的东西吧。"至于苏联,这个国家也被列在他将来的牺牲者的名单上。"目前苏联并不危险",他说道,"只有当我们在西欧的行动自由时,我们才能反对苏联。在以后的一、两年中,目前的局面将继续存在"。因此,希特勒从一开始就已制订出他的征服计划:首先是波兰,其次是西欧,最后才是苏联。他按照这一计划行事,并由此决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直到苏联和西欧变得十分强大,足以掌握主动权为止。

第二次世界大战同第一次世界大战一样,是作为由东欧少数民族争端挑起的欧洲各国间的冲突开始的。在最初的两年中,诸战役只在欧洲战场上进行。然后,日本于1941年袭击了珍珠港,从而使第二次世界大战变成了全球性的战争,正如美国1917年的参战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一样。但此时,两次世界大战间的相似处已不存在。随着日本闪电般地占领整个东亚和东南亚,第二次世界大战包括的地区比前一次世界大战多得多。两次大战在所运用的战略和武器上也根本不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战壕和机枪群为基础的防守证明优于进攻;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坦克和飞机为基础的进攻证明强于防守。这一点解释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特有的战线的极大的流动性。整个整个的国家乃至整块整块的大陆来回易主,这与1914年至1918年间西部战线流血的僵持局面形成了鲜明对照。

一、战争的欧洲阶段

对波兰的瓜分 在波兰,德国人第一次显示了其新式的"闪电战"的致命效力。首先,一批批俯冲轰炸机轰炸通讯线路,扩大恐怖气氛和混乱局面。然后,装甲师在敌人的防线上打开一个个缺口,深深地侵入后方,摧毁运输和通讯设施,将抵抗的部队切割成碎片。最后是较轻便的摩托化师和步兵师出击,必要时在飞机和大炮的援助下,"肃清"被打得七零八落的敌军。

不幸的波兰正好是一个适合这种战争的"机构"。这个国家差不多全是大平原区,几乎没有能阻挡坦克前进的自然障碍物。波兰军队已毫无希望地成为过时的了,它虽拥有12个用马匹、长筒靴和踢马剌装备起来的骑兵旅,但只有一个装甲旅。此外,波兰最高指挥部已将部队稀稀拉拉地分布在整个边界线上,妄想守卫全国的领土。德国装甲师几乎没费力就突破了选定的目标,切断了补给线,包围了波兰的步兵师,而德国空军轰炸目标时仅遇到了波兰小规模空军软弱无效的抵抗。由此造成的混乱使波兰170万军队中只有三分之二的部队被动员起来,而这些部队中只有不到半数的军人能到达他们的集中地。

10天内,这场战役的胜负实际上已被决定。德国的坦克飞机大队迎着日渐衰弱的抵抗迅速通过波兰农村。德军推进的速度迫使斯大林采取行动,以便接管他在与希特勒签订条约时所坚持要求的领土。9月17日,苏联红军穿过边界进入东波兰,两天后,与得胜的德国人建立了联系。9月27日,华沙沦陷,波兰政府领导人逃到罗马尼亚,然后从那里逃往法国。两天后,他们的国家被瓜分,德国人占领了拥有2,200万人口的37,000平方哩土地,苏联人占领了拥有1,300万人口的77,000平方哩土地。不到一个月,欧洲最大的国家之一就已完全地从地图上消失。

苏联政府这时利用《莫斯科条约》中的秘密议定书来加强它在波罗的海地区的战略地位。1939年9月和10月,它强迫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同意在它们的领土上建立苏联军事基地。作为补偿,立陶宛得到了长期渴望的、以往一向是波兰之一部分的维尔纽斯城及其周围地区。然后,苏联人向芬兰提出了在卡累利阿地峡和北冰洋沿岸的佩萨莫周围割让某些领土的要求。尽管苏联人在别处提供了大量的领土作为补偿,但芬兰人还是拒绝了,因为那将意味着失去他们在卡累利阿地区的一个坚固的防御工事体系——曼纳林防线。由于这些防御工事在列宁格勒的大炮射程之内,因此,苏联人坚持他们的要求,最后,苏联红军于11月30日向芬兰发动了进攻。

芬兰向国际联盟发出呼吁,于是国际联盟将苏联开除出国联,可以说,苏联是遭到如此待遇的唯一国家。芬兰人对苏联人猛攻的抵抗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他们在曼纳林防线击退了苏联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西方舆论也一边倒地支持芬兰。自愿军,尤其是瑞典的自愿军,加入了作好战斗准备的芬兰人,到1940年2月时,英法两国政府也在认真考虑派远征队去援助芬兰。但这时,曾严重低估了芬兰力量的苏联人正在以正规军而不是以地方部队向芬兰发起大规模的进攻。他们用大炮猛轰,摧毁了曼纳林防线,到3月中旬对,已迫使芬兰人求和。随后产生的条约使苏联人获得的领土比他们原先要求的还多些,包括佩萨莫地区、维堡港口、芬兰湾中的几座岛屿和汉科海军基地。

苏联人对芬兰和波罗的海其他国家的这些行动的主要意义,也许在于它们反映了在苏-德合作的幌子背后存在的竞争和不信任。波罗的海地区的日耳曼人数世纪以来一直在梅梅尔和里加这样的城市中心居支配地位,但由于苏联的坚决要求,他们撤退到德国——这一情况也充分表明了上述这一点。

对丹麦和挪威的征服 当时,西方战线处于令人不安的平静中。波兰被瓜分时,英国和法国无能为力地站在一套。他们不能进入德国人已严密封锁的波罗的海;他们的空军无法飞越德国领空;他们的陆军则遇到了希特勒自1936年占领莱茵兰后所精心修筑的防御工事的阻挡。因此,法国人只得牢牢地守在马其诺防线上,而在齐格菲防线那边的德国人也没采取任动行动。希特勒趁这种僵持局面,向西方列强作出愿意和平的表示。他立即遭到了拒绝,但僵持局面仍在继续,于是这种冲突被通俗地称为"空头"战争、奇怪的战争、胶着战。

这种表面的平静证明是靠不住的。1940年4月9日,德国军队突然采取行动,横扫了丹麦,并登上挪威海岸。他们的主要目的是要控制挪威海岸的峡湾,这些峡湾能为德国潜艇提供非常宝贵的基地,还能保护船只将瑞典的铁矿石沿海岸运到德国。丹麦人没能抵抗,但挪威人因有英国的支持而进行了顽强的抵抗。最后,德国人对天空的控制证明是决定性的。到4月底时,同盟国不得不撤离挪威的南部和中都。在北部,在纳尔维克港的周围,抵抗又持续了一个月。但到6月初时,法国本身也处在生死攸关的危险之中,于是,同盟国远征军驶离挪威,挪威政府也相随而去,去伦敦避难。德国人在挪威建立了由卖国贼吉斯林领导的他们自己的政府;吉斯林的名宇成为追求私利的卖国贼的同义词。

法国和低地国的沦陷 同盟国在挪威的挫折不久就因在7周内便横扫法国和低地国家的惊人的闪电战而相形见绌。5月10日,德国人进攻荷兰和比利时,两天后又进攻法国。荷兰人的防守5天内使土崩瓦解。比利时人坚持得稍久些,但到5月28日时,国王利奥波德宣布投降,比利时军队停止抵抗。其时,德国人已绕过马其诺防线的最北端——这条防线从来没有伸展到海洋——并穿过阿登森林,在色当把法国人的防线打开了一个50哩长的缺口。装甲师这时向西迅速穿过亚眠朝英吉利海峡沿岸的阿布维尔城挺进,5月21日到达该城。

德国人的突破性进展使法国北部的英国、法国和比利时军队与法国主力部队的联系被切断。法国最高指挥部试图进行反击,切断德国坦克横穿法国北部时形成的带状突出部。但是,普遍的混乱和麻木状态妨碍了有效的行动,德国机械化部队继续沿英吉利海峡的海岸呈扇形展开。佛兰德的同盟国军队,主要是英国军队,退缩到了敦刻尔克这个唯一仍无敌军的港口。由于港口的一半已被毁坏、只剩下几哩长的空旷海滩,撤退的前景似乎令人绝望。人们希望也许能使45000人得救;事实上,有336000人乘船渡过了英吉利海峡,撤回到英国。这一"敦刻尔克奇迹"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是由于希特勒的决定——希特勒当时决定重编军队、向南对法国进行决定性的战争,而不是力求取得一个已成为外围作战的战役的完全胜利。同样重要的是英国海军部的勇气,它调集了850艘包括河里的拖船、摩托艇、渔船和海边的明轮船在内的、属于各个制造时期和不同种类的船只,组成了一文混杂的援救船队。皇家空军掩护了这次撤退,取得了它对纳粹德国空军的首次胜利。不过,英国人除13,000人死亡、40000人被俘外,还被迫丢弃了所有贵重的装备。

随着6月4日敦刻尔克撤退的完成,法国的苦难开始了。第二天,德国军队继续向南推进。到6月13日时,未设防的、被政府抛弃了的巴黎已被占领。两天后,德国人到达1916年时他们曾在那里遭到惨败的凡尔登。这时,法国总理保罗·雷诺(他于3月底接替达拉第)已完全泄气,处于其内阁中绥靖者的影响之下。原先,他已打算将其政府迁移到北非,但6月16日,他疲倦地将总理职位交给了贝当元帅。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正是这位"凡尔登的英雄"这时却向德国求和。6月22日,就在1918年签署德国停战协定的贡比涅,法国接受了条件苛刻的停战协定,其中包括释放所有的德国战俘,遣散法国军队,交出法国军舰,由德国占领包括主要的工业区和产粮区以及直到西班牙边界为止的整个法国海岸线在内的法国一半略多的领土。

德国闪电战的惊人影响反映在低得令人难以置情的伤亡数字中。整个战役中,法国损失了约10万人,其他同盟国损失了2万人,德国损失了45,000人。这些损失还不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次进攻所蒙受的损失的一半。法国被认为是西方最强大的国家,它的迅速崩溃自然是一个最令人痛苦的打击。有人指责说,叛国和怯懦是造成这一巨大灾难的原因。虽然这些指责并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但另一些因素似乎更具决定性。一个因素是苏-德条约的影响,这一条约使希特勒能将军队集中在一条战线上。1914年,法国曾得到在东线作战的沙俄军队相当大的援助;现在,法国必须单独与德国对抗,仅得到英国比较微薄的支持。也许最重要的是德国在好几个方面、尤其是在飞机和坦克的数量以及新的闪电战技术的发展方面所占的优势。法国最高指挥部之所以处于不利地位,不仅是因为装备不充分,更重要的是因为它不能有效地利用它所拥有的人力和物力。

 



大家正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