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李自成》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第三十六章(1)  > 返回《李自成》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李闯王来到河南,已经十几天了。今日阳光明媚,气候显得温暖。在南召县白土岗寨中,一家大乡绅的宅子前的五丈高旗杆上飘扬着“闯”字大旗。在白土岗的寨内和寨外,到处有李闯王的义军驻扎,到处有新的和;日的军帐,到处有大小不同的各色旗帜。在方圆十里以内,骑兵和步兵加紧操练;往往隔着丘陵,可以听见到处有正在操练的人声和马蹄声,较近处还可以听见兵器的碰击声。而白土岗的寨门外或寨中的大街上,有人从各处川流不息地前来投军,前来诉冤,又从城里和四乡来了很多小商小贩,像赶会一般热闹。

自从李自成经淅川迸人河南以后,南阳一带的局面突然大变。他在马山口住了五天,等到了从郧阳山中出来的后续部队和商洛山中前来的最后一批人马。这最后一批人马中多是非战斗人员,包括做军帐、号衣、盔甲、弓箭和各种兵器的工匠。黑虎星率领的一支人马遵照闯王的指示仍留在卢氏境内,继续攻破山寨,征集粮食、金银和骡马。李过和袁宗第各率领一支人马由方城以北的独树和保安附近东进,已到了叶县和舞阳之间。刘体纯于几天前也来到白土岗。他破了荆紫关之后,迅速南下,攻破了浙川县城东边不远的重要集镇马蹬,又往南攻破李官桥、贾家寨,转而向东,破了邓州境内的九重堰、文渠,转人镇平县境,走南阳县境内的石桥镇到达白土岗。各县百姓看见李闯王的人马纪律严明,秋毫不犯,并且到处打富济贫,一破了富裕寨子就向饥民们散放赈粮,所以闯王的仁义之名到处传播,每天饥民投军的像潮水一般。大小将领如今再也不是感到兵少,而是感到新兵一时来的太多,忙于如何编人部伍,如何挑选头目,如何统带,如何训练,如何筹措粮饷和马匹,等等。将领们如今才完全明白,闯王事先选定首先进人南阳府境,确是高见。从郧阳山中来南阳府境内路途较近,固是一个原因,但是更重要的是因为当时南阳府的穷百姓生活最苦,响应闯王义军的形势最为成熟,正如俗话所说的“万事俱备,但欠东风”。闯王的义旗人豫便是浩荡的东风吹来。

南阳府,这个古代的战略要冲,连结豫、秦、楚三省的枢纽地带,在当时同其他七府比较,首先一点是兵祸最为深重。远在崇祯九年冬天,王家帧以兵部左侍郎受命为“剿贼总理”,到了南阳,向崇祯上了一封报告南阳灾荒的奏疏。关于官兵为祸,这位明朝的统兵大臣写道:“若夫兵之害民,尤甚于盗。”又说:“以法言之,今之天下在在无法,而行间为甚。官则既怕死而又要钱,兵则既毒民而又和贼①。”对于过境官兵的供应,是地方上十分沉重的负担。奏疏中说:“至于官兵所至,寇或暂避,而兵复流连,又经旬日旬月②不去。其刍精之给,米则官价每斗七分,而本县以五百钱籴而给之;豆则官价每斗六分,而本县以三百钱籴而给之。”这是王家桢引用一位知县的呈文中的话。假定当时南阳银价是八百钱一两,可见军中所规定的米、豆官价和地方官府的实购价相差八九倍。这差价都出在百姓身

本章:1/6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