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无字》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第二章(2)  > 返回《无字》目录

音乐经典(yinyue360): 用心发掘最美最经典的音乐!让最悠扬的歌声和乐曲,按摩你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胡秉宸想你爱打就打,然后泰然坐下。

最后校方以换一个美国人教英文收场。从这些事情可以看出,胡秉宸不只是不收敛,几乎还是张扬而刻薄的了。

这样的锋刃,到了延安以后才渐渐收入剑鞘。初到延安,他被分配到陕北公学学习,成仿吾校长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你是广东人。”

非常肯定。对校长这个小小的失误,本可一笑了之,他却马上分辩说:“我不是广东人。”

成校长笑了笑,告诉他教室在坡上的窑洞里,让他上课去。

很快地,类似的事情就越来越少地发生了。

桀骛不驯的胡秉宸自己也没想到,突然之间,身不由己地变做了一个肯于接受教训的人。

当他的革命资历,一页一页积累成一部百科全书的时候,回想起这个身不由己的改变,他甚至得出受益匪浅的结论。他受到的教训不多,大约只有那么两 三次,可是很看成效。第一个教训缘于他去看望了一位仰慕的朋友。朋友留学德国,很有学识,在上海地下党工作时曾被“中统”逮捕,如《四郎探母》那场戏里的 杨延辉一样,用了一个假名,假降,方才出狱。

当然他也可以像后来的小说或电影里写的、演的那样:等待党的营救;再不就通过狱中内线,将消息传送出去,静候党的指示等等。可是党并不知道他被逮捕,他也不知道谁是狱中的内线……

《四郎探母》是经久不衰的剧目,除五十年代后期至“文化大革命”期间被废黜一段时间外,从咸丰年向演到现在。

朋友到了延安自然受到批判。又因性格过于耿直得罪不少人,始终不甚得意。所以说,戏剧是戏剧,和生活不是一回事。而且这并不是最后的结果。如果 你的朋友不甚得意,总应该去看望一下,这也是古已有之的规矩,他那时还不懂得一旦什么人不再得意,即便亲爹也要脱钩,最好是投井下石。这一次看望,让胡秉 宸做了好长一段时间检讨。古已有之的规矩从那时起,就已成为作不了数的老皇历。

引子却是他用老曲子开了个玩笑:“黄河之滨,冻死了一群中华民族倒霉的子孙……马马虎虎、吊儿郎当是我们的作风……”被人汇了报。

胡秉宸填写的歌词,和原版的歌词“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我们的作风……”不但相距遥远,简直就是背道而驰。

背道而驰是什么?是反动。胡秉宸不服地遍查延安的文字,觉得很多都是有章可查的旧瓶新酒,怎么到了他这里连玩笑都不行?

他惊讶,区区小事也能做出这样大的文章。然后他开了窍,“汇报”实在是这里需要学习的重要科目。但他并不懊悔不曾早日得到高人的指点,这种事只能靠自学成才,不能指望他人传授。

如同顾秋水和包天剑将军到了延安,最先遭遇、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汇报”一样。“连咳嗽一声都有人汇报!”顾秋水如是说。后来

本章:1/5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