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集外集拾遗补编》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会稽禹庙窆石考  > 返回《集外集拾遗补编》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阮氏元《金石志》因定为三国孙氏刻。〔7〕字体亦与天玺刻石极类,盖为得其真矣。所刻它字,今亦不见。第有宋元人题字数段,右方有赵与胞题名〔8〕,距九寸有员峤真逸题字〔9〕,左上方有龙朝夫诗〔10〕,颇漫患。王氏辨五十八字。〔11〕俞氏樾又审仞其诗,止阙四字,载《春在堂随笔》中。〔12〕今审拓本,复得数字,具录如下:“AAAAA九月A一日从事郎龙朝夫因被命AAAA瞻拜禹陵此诗以纪盛A云 沐雨栉风无暇日 胼胝还圣功劳 古柏参天A元气 梅梁赴海作波涛 至今遗迹衣冠在 长A空山魑魅号 欲觅A陵寻窆石 山僧为我剪蓬蒿”。上截旧刻灭尽,有清人题字十余段,旧志所称杨龟山题名〔13〕,亦不可见矣。

  碣中折,篆文在下半。《绍兴志》云:“下截为元季兵毁”,殊未审谛。《舆地志》言长一丈,今出地者只九尺,则故未损阙矣。《嘉泰会稽志》引《孔灵符记》〔14〕云:“始皇崩,邑人刻木为像祀之,配食夏禹庙。”又云:“东海圣姑从海中乘石船张石帆至,二物见在庙中。”盖碣自秦以来有之,孙皓记功其上,皓好刻图,禅国山,天玺纪功诸刻皆然。岂以无有圭角,似出天然,故以为瑞石与?晋宋时不测所从来,乃以为石船,宋元又谓之窆石,至于今不改矣。

  〔1〕 本篇据手稿编入,原无标题、标点。当写于一九一七年上半年。

  会稽,旧县名,隋代分山阴县置,治所在今浙江绍兴。一九一二年与山阴合并为绍兴县。城东南有禹庙,为梁代所建,窆石在庙之东南。

  〔2〕 虑丘尺 又称建初尺,系东汉章帝建初六年(81)所造铜尺;一尺约等于二三·五八厘米。

  〔3〕 穿 指石碑、石碣上端的洞孔。

  〔4〕 平氏 即平恕,清代山阴人,官日讲起居注官、詹事府少詹。《绍兴志》,即《绍兴府志》,清代乾隆五十七年(1792)由平恕总修,共八十卷。该书卷七十五《金石志》“汉刻禹庙窆石题字”条:

  “国朝康熙初,浙江督学张希良曾稀之,以意属读,得二十九字,盖汉代展祭之文。寻其隅角,当为五行,行十六字。其下截为元季兵毁。依韵求之,则其下当阙六字也。”按张希良撰有《窆石汉隶考》,见引于清代杜春生《越中金石记》。

  〔5〕 王昶(1724—1806) 字德甫,号兰泉,青浦(今属上海)人,清代金石学家。《金石萃编》,金石目录,共一六○卷。窆石残字释文见该书卷十一。

  〔6〕 《太平寰宇记》 地理总志,宋代乐史撰,原二百卷,现存一九三卷。所引《舆地记》语,见该书卷九十六“江南东道八·越州·会稽”,鲁迅引文中的“它”,原作“之”。《舆地记》,疑即《舆地志》,南朝梁顾野王撰,原本三十卷,已佚。现有清人辑本一卷。

  〔7〕 阮元(1764—1849) 字伯元,江苏仪征人,清代学者,官至

本章:1/2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