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史》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卷七十一(2)  > 返回《南史》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侃性至孝,常日限诵孝经二十遍,以拟观世音经。丁母忧还乡里,平西邵陵王钦其学,厚礼迎之。及至,因感心疾卒。所撰论语义、礼记义,见重于世,学者传焉。

沈洙字弘道,吴兴武康人也。祖休季,梁余杭令。父山卿,梁国子博士、中散大夫。

洙少方雅好学,不妄交游。通三礼、春秋左氏传。精识强记,五经章句,诸子史书,问无不答。仕梁爲尚书祠部郎,时年盖二十馀。大同中,学者多涉猎 文史,不爲章句,而洙独积思经术,吴郡朱异、会稽贺琛甚嘉之。及异、琛于士林馆讲制旨义,常使洙爲都讲。侯景之乱,洙窜于临安,时陈文帝在焉,亲就习业。 及陈武帝入辅,除国子博士,与沈文阿同掌仪礼。武帝受禅,加员外散骑常侍,位扬州别驾从事史,大匠卿。有司奏:”建康令沈孝轨门生陈三儿牒称,主人翁灵柩 在周,主人奉使关右,因欲迎丧,久而未反。此月晦即是再周,主人弟息见在此者,爲至月末除灵,内外即吉?爲待主人还情礼申竟?“以事谘左丞江德藻。德藻议 谓:”王卫军云:'久丧不葬,唯主人不变,其馀亲各终月数而除。'此盖引礼文论在家内有事故未得葬者耳。孝轨既在异域,虽已迎丧,还期无指,诸弟若遂不 除,永绝昏嫁,此于人情,或未爲允。中原沦陷以后,理有事例,宜谘沈常侍详议。“洙议曰:”礼有变正,又有从宜。礼小记云:'久而不葬者,唯主丧者不除, 其馀以麻终月数者,除丧则已。'注云:'其馀谓傍亲。'如郑所解,衆子皆应不除,王卫军所引,此盖礼之正也。但魏氏东关之役,既失亡尸柩,葬礼无期,时议 以爲礼无终身之丧,故制使除服。晋氏丧乱,或死于虏庭,无由迎殡,江左故复申明其制。李胤之祖,王华之父,并存亡不测,其子制服,依时释衰,此并变礼之宜 也。孝轨虽因奉使便欲迎丧,而还期未克,宜依东关故事,在此者并应释除衰麻,毁灵祔祭;若丧柩得还,别行改葬之礼。自天下寇乱,西朝倾覆,若此之徒,谅非 一二,宁可丧期无数,而弗除衰服?朝廷自应爲之限制,以义断恩。“德藻依洙议。奏可。

文帝即位,累迁光禄卿,侍东宫读。废帝嗣位,历尚书左丞,衡阳王长史,行府国事。梁代旧律,测囚之法,日一上,起自晡鼓,尽于二更。及比部郎范 泉删定律令,以旧法测立时久,非人所堪,分其刻数,日再上。廷尉以爲新制过轻,请集八座丞郎并祭酒孔奂、行事沈洙五舍人会尚书省详议。时宣帝录尚书,集衆 议之。都官尚书周弘正议曰:”凡小大之狱,必应以情,政言依准五听,验其虚实,岂可令恣考掠,以判刑罪。且测人时节,本非古制,近代以来,方有此法。起自 晡鼓,迄于二更,岂是常人所能堪忍?所以重械之下,危堕之上,无人不服,诬枉者多。朝晚二时,同等刻数,进退而求,于事爲衷。若谓小促前期数,致实罪不 服,如复时节延长,则无愆妄款。且人之所堪,既有强弱,人之立意,固亦多途。至如贯高榜笞刺爇,身无完者,戴就熏针并

本章:1/6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