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旧唐书 后晋》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卷二十七(2)  > 返回《旧唐书 后晋》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旧礼:郊祀既毕,收取玉帛牲体,置于柴上,然后燔于燎坛之上,其坛于神坛之左。显庆中,礼部尚书许敬宗等因修改旧礼,乃奏曰:

谨按祭祀之礼,周人尚臭,祭天则燔柴,祭地则瘗血,宗庙则焫萧灌鬯,皆贵气臭,同以降神。礼经明白,义释甚详。委柴在祭神之初,理无所惑。是以 《三礼义宗》等并云:”祭天以燔柴为始,然后行正祭。祭地以瘗血为先,然后行正祭。“又《礼论》说太常贺循上言:”积柴旧在坛南,燎祭天之牲,用犊左胖, 汉仪用头,今郊用胁之九个。太宰令奉牲胁,太祝令奉圭璧,俱奠燎薪之上。“此即晋氏故事,亦无祭末之文。既云汉仪用牲头,头非神俎之物,且祭末俎皆升右胖 之胁。唯有《三礼》、贺循既云用祭天之牲左胖,复云今仪用胁九个,足明燔柴所用,与升俎不同。是知自在祭初,别燔牲体,非于祭末,烧神余馔。此则晋氏以 前,仍遵古礼。唯周、魏以降,妄为损益。缘告庙之币,事毕瘗埋,因改燔柴,将为祭末。事无典实,礼阙降神。

又燔柴、正祭,牲、玉皆别。苍璧苍犊之流,柴之所用;四圭骍犊之属,祀之所须。故郊天之有四圭,犹祀庙之有圭瓚。是以《周官典瑞》,文势相因, 并事毕收藏,不在燔例。而今新礼引用苍璧,不顾圭瓚,遂亦俱燔,义既有乖,理难因袭。又燔柴作乐,俱以降神,则处置之宜,须相依准。柴燔在左,作乐在南, 求之礼情,实为不类。且《礼论》说积柴之处在神坛之南,新体以为坛左,文无典故。请改燔为祭始,位乐悬之南,外壝之内。其阴祀瘗埋,亦请准此。

制可之。自是郊丘诸祀,并先焚而后祭。

及玄宗将作封禅之礼,张说等参定仪注,徐坚、康子元等建议曰:

臣等谨按显庆年修礼官长孙无忌等奏改燔柴在祭前状称”祭祀之礼,必先降神。周人尚臭,祭天则燔柴“者。臣等按礼,迎神之义,乐六变则天神降,八 变则地祇出,九变则鬼神可得而礼矣。则降神以乐,《周礼》正文,非谓燔柴以降神也。案尚臭之义,不为燔之先后。假如周人尚臭,祭天则燔柴,容或燔臭先以迎 神。然则殷人尚声,祭天亦燔柴,何声可燔先迎神乎?又按显庆中无忌等奏称”晋氏之前,犹遵古礼。周、魏以降,妄为损益“者。今按郭璞《晋南郊赋》及注《尔 雅》:”祭后方燔。“又按《宋志》所论,亦祭后方燔。又检南齐、北齐及梁郊祀,亦饮福酒后方燔。又检后周及隋郊祀,亦先祭后燔。据此,即周遵后燔,晋不先 燎。无忌之事,义乃相乖。

又按《周礼大宗伯》职:”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注》云:”礼为始告神时荐于神也。“下文云:”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皆有牲币,各 如其器之色。“又《礼器》云:以少为贵者,祭天特牲。“是知苍璧之与苍牲,俱各奠之神座,理节不惑。又云:”四圭有邸,以祀天、旅上帝。“即明祀昊天上帝 之时,以旅五方天帝明矣。其青圭、赤璋、白琥、玄璜,自是立春

本章:1/6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