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宋史》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列传第一百三十九(2)  > 返回《宋史》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又言:”孟庾召节在途,士论不与。“帝曰:”朕欲遣令使金国,在廷莫更有小人否?“对曰:”如赵鼎为相,尽隳纪纲,乃窃贤相之名而去。王庶在枢 府,尽用奸计,乃以和议不合,卖直而去。刘大中以不孝得罪,乃窃朝廷美职而去。“帝曰:”卿胡不论?“对曰:”目今士论见孟庾之召,王庶之去,已有'一解 不如一解'之语。愿陛下不惜孟庾一人,以正今日公论,其他容臣一一为陛下别白之。“于是出庾知严州。又连论庶、大中,皆罢之。

金国遣二使来议和,许归河南地。使者踞甚,议受书之礼不决,外议汹汹。如渊建议取其书纳禁中。于是同谏长请对,又呼台吏问:”朝廷有大议论,许 台谏见宰执商议乎?“吏曰:”有。“遂赴都堂与宰执议取书事,宰执皆以为然。帝亲笔召如渊、李谊入对。明日,诏宰执就馆见金使,受其书纳入,人情始安。

九年,奏召还曾开、范同,而罢施庭臣、莫将,以谓:”开、同之出,虽曰语言之过,而其心实出于爱君;庭臣、将之迁,虽曰议论之合,而其迹终近于 希进。今国论既定,好恶黜陟,所宜深谨。“又论张邦昌时伪臣因赦复职非是。帝曰:”卿言是也,朕亦欲置此数匹夫不问。“对曰:”将恐无以示训。“其后卒不 行。

忽一日,如渊言:”和议之际,臣粗自效,如臣到都堂,若不遏朝廷再遣使之议,则和议必至于坏,而宣对之日,稍有将顺,则遂至于屈。臣于二者,粗 有报国之忠。臣亲老,愿求归。“帝不许。如渊疑帝有疏之之意,又奏曰:”臣向荐君臣腹心之论,陛下大以为然。其后秦桧在和议可否未决之间欲求去,陛下颇罪 之,臣再三为桧辨析。今陛下与桧君臣如初,而臣反若有谗诉于其间者。“帝曰:”朕素不喜谗,卿其勿疑。“如渊尝与施庭臣忿争,庭臣谓如渊有指斥语,帝谓秦 桧曰:”以朕观之,庭臣之罪小,如渊之罪大。“桧请斥庭臣而徙如渊,待其求去然后补外。帝不可,于是与庭臣皆罢。

初,如渊与莫将及庭臣皆力主和议,如渊缘此擢中司,而将及庭臣缘此皆峻用。张焘、晏敦复上疏专以三人为言。如渊入言路,即劾二人,至是与庭臣俱罢。其后桧拟如渊知遂宁府,帝曰:”此人用心不端。“遂已。两奉祠,卒,年六十二。

如渊始以张浚荐召,而终乃翼秦桧挤赵鼎,仇吕本中,逐刘大中、王庶,心迹固可见矣。子佃、僎、似。

薛弼,字直老,温州永嘉人。登政和二年进士第,调怀州刑曹、杭州教授。初颁《五礼》《新书》,定著释奠先圣误用下丁,弼据礼是正,州以闻,诏从其议。监左藏东库。内侍王道使奴从旁礼绢美恶,多取之,弼白版曹穷治,人严惮之。

靖康初,金兵攻汴京,李纲定议坚守,众不悦。弼意与纲同,围解,迁光禄寺丞。尝言:”姚平仲不可恃。“未几而败。纲救太原,弼言:”金必再至, 纲不当去,宜先事河北。“金人果再入。始命刑部侍郎宋伯友提举河防,弼以点检粮草

本章:1/4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