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史稿》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列传一百十二  > 返回《清史稿》目录

世界名著每日读(ticesmall):世界名著网微信版,读名著看文章更方便,等待你的到来!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李清时 姚立德 李宏 子奉翰 孙亨特 何煟 子裕城 吴嗣爵

萨载 兰第锡 韩鑅

李清时,字授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光地从孙。乾隆七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四年,授浙江嘉兴知府。上南巡,或议自嘉兴至杭州别辟道行民舟,清时於官塘外求得水道相属,上通吴江平望,下达杭州坝子门,号为副河。丁父忧,去官。服除,授山东兗州知府。二十二年,擢运河道。

二十六年,河决孙家集,运河由夏镇至南阳两堤俱溃,清时督修筑。议者或拟用椿埽,费以六十万计;或拟建石堤,费以三百万计。清时少时行濒海间,见筑堤捍海为田者,掷碎石积水中,潮退则以木拦之,填土其上,坚筑成堤;因参用其法,以河东、西两岸皆水,得土难,令以石垒两旁,积葑其中,水涸,募夫起土置积葑上,费帑十四万有奇,而两堤成。曹县溢,水泻入微山湖,出韩庄湖口,闸隘,水不得泄,令於闸北毁石堤,掘地深之以泄水。事上闻,上命於其地建滚水坝,高一丈二尺馀。清时请减低为一丈,令湖水落至丈,乃闭闸蓄水。泗水经兗州西流入府河,济宁城东旧有杨家坝,遏水使入马场湖,蓄以济运,遇伏秋水涨不能泄,淹民田,令改坝为闸,视水盛衰为启闭。汶水分流入蜀山、马踏两湖,旧制引水使南行少北行多,后乃反之,漕船经袁口、靳口,浅涩不能进。清时规分水口,令南坝加长,北坝收短,以为节宣,并减低何家坝,使汶水南弱而北增。蜀山湖出口为利运、金线二闸,旧制开金线资南运。清时令移金线在利运北,使蜀山湖水先济北运。寿张境有沙、赵二水,阻运河不得入海。旧於运河东岸建三空五孔桥,又於八里庙建平水三徬,使二水盛涨有所泄。清时议减低三空五孔桥,又於八里庙增建滚水坝,使涨未盛即泄,不为范、濮、寿张、东阿诸县民田害。总督方观承行河,用其议,二水始宣暢。卫水自馆陶至临清与汶会,旧有闸,盛涨不能御。清时令於闸南当汶、卫交流处筑坝,仍岁加高厚;又议拓四女寺滚水坝。尚书裘曰修行河,用其议,卫河得安流。

二十九年,调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擢河东河道总督,赐其母大缎、貂皮。清时以河堤岁修,司其事者每不度形势,过高糜帑,而卑薄者不能大有增益,乃饬所司当水涨各具堤高水面尺寸呈报,择堤最薄者培之。迨伏秋水发,耿家寨称十四堡,水及旧堤上,赖豫增新筑以免。清釐河工徵料诸弊,岁减派料至千馀万斤。三十一年,运河东岸漫口,自请议处,原之。三十二年七月,授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县被水,清时谓小清河下流隘,故上游溢,檄所司勘验。遽疾作,乞解任,不许。三十三年,卒。

清时治水善相度情形,穷源竟委。每乘小舟出入荒陂丛泽、支流断港中,或徒步按行谘访,必得要领,乃见诸建置。

姚立德,字次功,浙江仁和人。祖三辰,官吏部侍郎。立德以廕生授主事。乾隆十二年,外授江宁通判,迁知直隶景州

本章:1/9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