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史稿》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志八十五(2)  > 返回《清史稿》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内、外官互用,本有成例。初行内升、外转制。在内翰、詹、科、道四衙门品望最清,升转特异他官。编、检迁中允、赞善曰开坊,他若翰、詹、坊、局、国子监堂 官、京堂,俱得升调,大考上第,擢尤不次。外转例始顺治十年,诏定少詹事以下二十一员用司、道,治行优者,内擢京堂。寻更定正、少詹事用布政,侍读学士用 按察,中允用参政,编、检用副使。十八年,复定侍读以下每年春秋外转各一员,读、讲用参政,修撰用副使,编、检用参议。未几例停。康熙二十五年,甄别翰林 官平常者,外用同知、运副、提举通判。二十八年,编修李涛外简知府,翰林官授知府自涛始。三十七年,左都御史吴涵言编、检升转迟滞,请破格外用,照编修李 涛、检讨汪楫例,补知府一、二人。若破格改授,请照少詹王士祯、徐潮,侍读顾藻,编修王九龄例,用副都御史、通政使。帝纳其言,为授检讨刘涵知府。雍正 初,以编、检、庶吉士人多,内用科、道、吏部,外用道、府、州、县,以疏通之。嗣是编、检率内升坊缺,用科、道,外授道、府,以为常。吏部六官之长,初定 司官内升、外转岁各一人。已,罢其制。康熙八年,用御史余缙言复之。四十年,例复停,与他部司员一体较俸。给事中升转岁一次,御史倍之,外简道、府,内擢 京堂。五十九年,诏定历俸制,由编、检、郎中授者限二年,员外郎或主事授者递增一年。乾隆十六年,定科、道三年升转一次,五十五年停其例。内官外用,京察 外有截取保送,皆俟俸满保送。分发截取,则选繁简,由长官定之。府、牧、令、丞、倅皆得以其班次改外。外官内升,初定司、道岁三人,汉人以科目出身,且膺 卓异、俸荐俱优者为限。

知县行取,盖仿明制,初有荐推、知皆得考选科、道。康熙间屡诏部臣行取贤能,内用科、道。吴江知县郭琇、清苑知县邵嗣尧、三河知县彭鹏、灵寿知县陆陇其、 麻城知县赵苍璧,皆以大臣荐举,行取授御史,得人称最。四十三年,川抚能泰请罢督、抚保题例,帝韪之。诏嗣后知县无钱粮盗案者,省行取三、四员。明年,御 史黄秉中言知县考选科、道,殊觉太骤。廷议停止。寻定行取三年一次,直隶、江南、湖广、陕西各五员,馀省三员、一员不等,以主事补用。雍正间,刑部尚书徐 本请复行取御史旧制,格于部议。行取官用主事者,初选补犹易,后与捐纳间补,遂病壅滞。乾隆元年,令视武官保举註册例,仍留本任。已赴京者,许外补同知。 时各省视行取为具文,例以无参罚之次等州、县应选,十六年罢之。洎光绪季年,令州、县以上实官及曾署缺者,一体考试御史。非复行取遗意,亦行之未久而罢。

铨选按格拟註,凭签掣缺,拘于成例,历代间行保荐制,以补铨法之不逮。顺治初,定保举连坐之法。十二年,以直隶保定、河间,江南江宁、淮、扬、苏、松、 常、镇,浙江杭、嘉、湖、绍等三十府,地方紧要,诏京、外堂官、督、抚各举一人备简,不次擢用。

本章:1/6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