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清史稿》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列传二百六十九 儒林三(3)  > 返回《清史稿》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孙寿曾,字恭甫。同治三年、光绪二年两中副榜。毓崧主金陵书局,为曾国籓所重。毓崧卒后,招寿曾入局中,所刊群籍,多为校定。初,文淇治左氏春秋长编,晚 年编辑成疏,甫得一卷,而文淇没。毓崧思卒其业,未果。寿曾乃发愤以继志述事为任,严立课程,至襄公四年而卒,年四十五。又读左劄记,春秋五十凡例表,皆 治左疏时旁推交通发明古谊者。他著昏礼别论对駮义,南史校义集评,传雅堂集,芝云杂记,各若干卷。

方申,字端斋。少孤,受学於文淇,通易,著诸家易象别录、虞氏易象汇编、周易卦象集证、周易互体详述、周易卦变举要。

丁晏,字柘堂,江苏山阳人。阮元为漕督,以汉易十五家发策,晏条对万馀言,精奥为当世冠。道光元年举人。晏以顾炎武云梅赜伪古文雅密非赜所能为,考之家语 后序及释文、正义,而断为王肃伪作。盖肃雅才博学,好作伪以难郑君。郑君之学昌明於汉,肃为古文孔传以驾其上,后儒误信之。近世惠栋、王鸣盛颇疑肃作而未 能暢其旨,特著论申辨之,撰尚书馀论二卷。又以胡渭禹贡锥指能知伪古文,而不能信好古学,踵谬沿譌,自逞臆见。后之学者,何所取正?既为正误以匡其失,复 采获古文,甄录旧说,砭俗订譌,断以己意。期於发挥经文,无取泥古。引用前人说,各系姓氏於下,辑禹贡集释三卷。

生平笃好郑学,於诗笺、礼注研讨尤深。以毛公之学,得圣贤之正传,其所称道,与周、秦诸子相出入。康成申暢毛义,修敬作笺。孔疏不能寻绎,误谓破字改毛。 援引疏漏,多失郑旨。因博稽互考,证之故书雅记,义若合符,撰毛郑诗释四卷。康成诗谱,宋欧阳氏补亡,今通志堂刊本譌脱踳駮。爰据正义排比重编,撰郑氏诗 谱考正一卷。以康成兼采三家诗,王应麟有三家诗考,附刊玉海之后,舛谬错出,世无善本。乃蒐采原书,校雠是正,撰诗考补注二卷,补遗一卷。

郑氏注礼至精,去古未远,不为凭虚臆说。迄今可考见者,如仪礼丧服注,多依马融师说。士虞记中月而禫,注二十七月,依戴礼丧服变除。周礼大司乐鼓,注依许 叔重说,与先郑不同。小胥县钟磬,注二八十六枚在一虡,依刘向五经要义。小宗伯注五精帝,依刘向五经通义。射人注称今儒家,依贾侍中注。考工记山以章,注 作麞,依马季长注。礼记檀弓瓦不成味,注当作沫,依班固白虎通。王制大绥小绥,注当作緌,依刘子政说苑。玉藻元端朝日,郑读为冕,依大戴礼朝事义。祭法幽 宗雩祭,郑读为禜,依许氏说文。郑君信而好古,原本先儒,确有依据。凡此释义,补孔之遗阙,皆前人未发之秘。疏通证明,若爟火。撰三礼释注共八卷,又辑 郑康成年谱,署其堂曰“六艺”,取康成六艺论,以深仰止之思。然晏治经学不掊击宋儒,尝谓汉学、宋学之分,门户之见也。汉儒正其诂,诂正而义以显;宋儒析 其理,理明而诂以精:二者不可偏废

本章:1/7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