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康熙大帝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第一章 开新篇纵谈天下事辞旧朝忍抛骨肉情  > 返回康熙大帝目录

音乐经典(yinyue360): 用心发掘最美最经典的音乐!让最悠扬的歌声和乐曲,按摩你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可是,老天却专门和这些难民作对。刚过破五,又纷纷扬扬,下了两天两夜的大雪,直下得京城积雪三尺,滴水成冰,家家关门闭户,街上路断人稀。每天早上,巡城的兵丁,都要用大车,把几十、上百的连冻带饿、倒在雪地里的难民尸体,拉到城外的化人场去。

  在京城城西的永兴寺街,有一家小小的客店“悦朋店”,掌柜的姓何,名叫何桂柱。这家小店的后院有十几间客屋,是专供举子进京应试时候住的。眼下离开科尚早,生意甚是清淡。当街三间门面摆着四张八仙桌;向北折是一间雅座,供客吃饭;门面以东一道长柜台兼卖酒肉和零星杂货。伙计们都是乡里人,回去过年了,店里只有一位何老板和几个远乡的小徒工支撑。就在正月初八清晨,店里刚摘门板,只听“扑通”一声,倒进一个人来。

  店老板何桂柱听到伙计们喊叫,赶紧蹬上裤子,趿拉着鞋就往外跑。一看地下躺着个人,约莫有二十岁出头,头上戴了一顶一丢儿锡的青麻帽,拖着二尺多长的辫子,看样子头发总有两个多月没剃了,灰不溜秋长了足有寸半长。身上穿的那个棉袍子像给鸟铳打过,一朵朵烂羊油似的破棉絮绽露出来。看他脸色,像生姜一样黄中带紫,双目紧闭,人已是冻僵了。何桂柱不由得叹了口气说:“罪过!这也是常事,送到城外左家庄化人场吧。啐,今天真晦气!”

  伙计们张罗着找了一领破席将死人卷起来,正要弄块破门板把人抬走,忽听有人喊道:“慢!”

  众人回头看时,出来的人大约有三十岁上下,戴着青缎瓜皮帽,穿着黑狗皮酱色绸马褂,里头罩着灰团呢长袍,千层底冲服呢靴子上起着一道明脸,稳稳站在门当间。店主人忙赔笑道:“二爷早,这是冻死在门外的一个穷秀才。”

  “死没死要看看再说。”来人一边说,一边走上前蹲下身子,用手在青年鼻子下试了试,拉起手来搭上脉摸了摸:“人还没死哟!快熬一碗姜汤,不,先弄点热酒来!”伙计们面面相觑,站着不动,何桂柱连忙说:“爷已经吩咐了,还不快点?”

  何桂柱为什么这么听这人的话呢?出来的这个人是个举人,扬州人,叫伍次友,是个闻名于大江南北的才子。家世豪富,祖上曾做过几任大官。开店的何桂柱先前就是他家的佣人。崇祯年间,兵荒马乱,伍老太爷怕树大招风,让家人各投亲戚。何桂柱的爹是个家生子儿,没有亲人在外头,老太爷一发善心,帮他在本地开了一个小店。清兵入关,史可法在扬州抗清,城破后,城内血流成河。何家在扬州呆不下去,索性迁往北京来。这伍次友原是侯方域的学生,清室定鼎之后便从了天意,考了秀才,中了举人。只是伍老太爷心向大明,立誓不食清粟,闭门在家专注《道德经》。这伍次友进京应试,恰又遇上了何桂柱,干脆就住进了悦朋店。如今虽没有主仆的名分,那何桂柱还对这位少主人礼敬甚恭的。

  这时,人们七手八脚把那快冻死的书生抬进店,一碗热黄酒灌下去,约莫一刻

本章:1/4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