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史纲》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第二十八章第十五世纪(2)  > 返回《中国人史纲》目录

世界名著每日读(ticesmall):世界名著网微信版,读名著看文章更方便,等待你的到来!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南北运河是蒙古帝国的工程(七世纪时杨广开的那些运河,九世纪后都湮没了),但会通河(山东省境内 之南北运河)与清江浦(黄河与淮河合流处,江苏淮阴),已全部淤塞。本世纪(十五)初,重加挖凿。第三任皇帝朱棣又于一四二一年,把首都自南京迁到北京, 这是一个进取性的措施。

朱棣是中国亲自深入漠北地区攻击北方蛮族的皇帝之一,曾经五次亲征。第一次一四一○年,亲征本雅失里与阿鲁台,到达成吉思可汗铁木真即位的干难河(鄂 嫩河),本雅失里与阿鲁台大败,本雅失里溃不成军后,投奔瓦拉部落。瓦拉王马哈木最初表示尊奉他,后来当自己的势力迅速向东挺进时,他不再接受蒙古的统 治,就把本雅失里杀掉。于是瓦拉代替蒙古,跟中国为邻。第二次一四一四年,朱棣亲征瓦拉,到达土拉河(蒙古乌兰巴托南),马哈木大败。第三次一四二二年, 亲征阿鲁台,到达阔深海(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湖),不见敌踪。第四次一四二三年,再亲征阿鲁台,到达上庄堡(河北万全北),又不见敌踪。第五次一四二四年, 再亲征阿鲁台,到达答兰纳木儿河(蒙古最东部哈拉哈河上游),派兵搜索,仍不见敌踪。回军途中,至榆木川(内蒙古正蓝旗北),朱棣病死。

朱棣虽是一位较有作为的皇帝,但不是一个优秀的统帅人才,五次亲征,都不能捕捉到对方主力,予以决定性打击。除了第一次亲征有收获外,其他四次亲征, 大军未发,四方皆知,敌人早已坚壁清野。然而,朱棣死后不久,中国进入第三次宦官时代,当权人物,相继竞赛昏暴,对北方蛮族,便只有挨打的份,再无力还 击。

 

五 中国第三次宦官时代

明王朝自靖难之役后,国内安定三十余年。此三十余年位于本世纪(十五)初期,是中国人民在明王朝统治三百年中,唯一的比较幸福的日子。郑和下西洋,交 趾省(越南北部)设立和朱棣五次亲征,以及长城运河的建设工程,也都在这三十余年中完成。宦官的灾难虽然已经萌芽,像交趾监军马骐竟逼使交趾脱离祖国,即 是一个恶兆。可是马骐终于受到惩罚,社会还有一线光明。而三十年代之后,宦官时代降临,连这一线光明也都消失,而终于完全黑暗。

这是中国第三次宦官时代,距第一次宦官时代(二世纪)一三百年,距第二次宦官时代(九世纪

本章:1/9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