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张爱玲散文集》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中国人的宗教(2)  > 返回《张爱玲散文集》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最低限制的得救

中国人的“灵魂得救”是因人而异的。对于一连串无穷无尽的世俗生活感到满意的人,根本不需要“得救”,做事只要不出情理之外,就不会铸下不得超生的大错。

有些人见到现实生活的苦难,希望能够创造较合意的环境,大都采用佛教的方式,沉默,孤独,不动。受这影响的中国人可以约略分成二派。较安静的信徒—— 告老的官、老太大、寡妇、不得夫心的妻子——将他们自己关闭在小屋里,抄写他们并不想懂的经文。与世隔绝,没有机会作恶,这样就造成了消极性的善,来生可 以修到较好的环境,多享一点世俗的快乐。完全与世隔绝,常常办不到,只得大大地让步。譬如说吃素,那不但减去了杀生的罪过,而且如果推行到不吃烟火食的极 端,还有积极的价值;长年专吃水果,总有一天浑身生自毛,化为仙猿,跳跃而去。然而中国持斋的人这样地留恋着肉,他们发明了“素鸡”、“索火腿”,更好的 发明是吃“花索”的制度,吃素只限初一、十五或是菩萨的生辰之类。虞诚的中国人出世人世,一只脚跨出跨进,认为地下的书记官一定会忠实地记录下来每一寸每 一分的退休。

救世工作体育化

至于好动的年青人,他们暂时出世一下,求得智识与权力,再因来的时候便可以锄暴安良,改造社会。他们接连静坐数小时,胸中一念不生。在黎明与半夜他们 作深呼吸运动,吸人日月精华,帮助超人的“浩然之气”的发展。对于中国人,体操总带有一点微妙的道义精神,与“养气”、“练气”有关。拳师的技巧与隐士内 心的和平是相得益彰的。

这样一路打拳打人天国,是中国冒险小说的中心思想——中国也有与西方的童子军故事相等地位的小说,读者除了学生、学徒之外还有许多的成年人。书中的侠 客,替天行道之前先到山中学习拳术、刀法、战略。要改善人生先得与人生隔绝,这观念,即是在不看武侠小说的人群中也是根深蒂固的。

不必要的天堂

仅将现实加以改良,有人觉得不够,还要更上一层。大多数人宁可成仙,不愿成神,因为神的官衔往往是大功德的酬报,得到既麻烦,此后成为天国的官员,又 有许多职责。一个清廉的县长死后自动地就成神,如果人民为他造一座庙。特别贞洁的女人大都有她们自己的庙,至于她们能不能继续享受地方上的供养爱护,那要 看她们对于田稻收获、天气,以及私人的祷告是否负责。

发源自道教的仙人较可羡慕,他们过的是名士派的生活。

林语堂所提倡的各项小掘快,应有尽有。仙人的正途出身需要半世纪以上的印度式的苦修,但是没有印度隐士对于肉体的凌辱。走偏锋的可以炼丹,或是仗着上 头的援引——仙人化装做游方僧道来选中有慧根的人,三言两语点醒了他,两人一同失踪。五十年后一个老相识也许在他乡外县遇见他,胡子还是一样的黑

本章:1/6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