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严厉的月亮》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第十六章(2)  > 返回《严厉的月亮》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但教授似乎并不担心,他和一群记者谈笑风生,不停地对着相机微笑,并发布声明说他对联合国充满信心,相信我们正义的要求会被认可。他同时感谢“自由 月球之友”的真诚帮助,是他们把我们这个弱小而坚强的民族的真实情况报道给了大家——自由月球之友是指斯图公司,一个专业的舆论公司,加上几千个以签名请 愿为职业的人,以及一大堆新加坡月券。

他们也给我拍了照,我努力保持微笑,但指指喉咙,用沙哑的声音拒绝了采访。

在阿格拉,我们住在宾馆的一间豪华套房内。这个宾馆曾经是一个土邦主的宫殿。(现在这里仍属于他,尽管印度是个社会主义国家。)采访与拍照仍在继续。

我 几乎不敢离开轮椅寸步,哪怕上厕所也坐着。我得遵照教授命令,绝不以直立姿势被人拍照。教授自己也一样,要么躺在床上要么躺在担架上——床上沐浴、床上便 盆,床上什么都有。不光是因为年龄关系,也不仅因为这样更安全,对月球人来说也更容易——还有个拍照的效果问题。他有着迷人的酒窝,温文儒雅,具有令人折 服的人格魅力,他的照片层出不穷地出现在成千上万个电视屏幕上。

但他的人格魅力并没有使我们在阿格拉取得丝毫进展。教授被带进联合国主席的办公室,我也被拽着一起去了。

作为派赴联合国的大使和未来的月球参议员,教授试图呈上他的国书——却被推给了秘书长。在秘书长办公室,他们给了我们十分钟时间与一个不断吸溜牙齿的助理秘书交涉。他说他可以接受我们的国书,“不带偏见,也不作承诺性暗示。”

国书被送到国书委员会——他们将讨论讨论。

我坐立不安,教授则在看济慈的诗。运送粮食的弹射舱则依旧继续到达孟买。

从 某种程度上说,向孟买运送粮食我倒觉得没什么。在离开孟买飞往阿格拉前,天还没亮我们便起床了。整个城市开始苏醒,我们被带到了户外。我们月球人每人都有 各自的洞,不管是像戴维斯隧道那样很早前建造的舒适的家,还是从岩石中凿出来的小窝,拥有住所不成问题,再过几个世纪也一样。

可 孟买却像蜂窝般挤满了人。人家告诉我,这里好几百万人无家可归,只能在大马路上找块地方栖身。每个家庭有权在某个商店前申请一块长两米,宽一米的指定区域 睡觉(这种权利还能通过遗嘱一代代流传下去)。整个家庭,包括母亲、父亲、孩子甚至外祖母,都睡在那一块区域。若非亲眼所见,我绝不会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黎明时分,在孟买的路上、人行道甚至桥上到处是用毯子裹得紧紧的人。他们干什么工作?在哪里工作?吃得怎么样?(看上去他们根本不吃东西,瘦得连肋骨都历 历可数。)我相信这么一个简单的算术问题:我们不可能一舱舱粮食接连不断运下来,只能运一舱粮食下来,再运一批货回去。如果不是这样,我说不定会当场认 输,老老实实送粮食下来,永远不求回报。

本章:1/5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