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战争与回忆》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第五十三章  > 返回《战争与回忆》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斯鲁特和“狐狸”戴维斯正在翻阅有关同盟国家声明的初步报道的剪报,准备就国内的反应给国务卿写第一份报告,斯鲁特这时突然想起,他要到亨利家去吃饭。“我把这些带上,”他说,一面把整叠剪报塞进公文包,“晚上把草稿写好。”

“我并不羡慕你,”“狐狸”说。“白花气力。”

“不过还没最后见分晓哩。”

斯鲁特走到马路转角准备叫出租汽车的时候,看到报摊旁边人行道上放着一捆还没解开的《时代》周刊。一个《时代》周刊的记者曾在电话上向“狐狸”采访了将近一个小时,打听关于大屠杀的证据,因此斯鲁特和“狐狸”都渴望看到这份杂志。他买了一份。尽管下着微蒙细雨,他还是借着路灯的光线,急切地从头到尾翻了一遍。新闻栏里什么也没有;特写栏里还是什么也没有;从头到尾什么都没有。这是怎么回事呢?《纽约时报》虽然令人失望地只登了一栏报道,同时由于右边是隆美尔败逃的大字标题,此外又有两栏关于减少煤气定量的消息,因而弄得很不显眼,但是至少还是登在第一版。大部分其他大报都把它挤到里页去了,《华盛顿邮报》就是登在第十页,但是它们至少还给了它一点篇幅。《时代》杂志对这件事怎么可能只字不提呢?他把杂志又翻了一遍。

一个字也没有。

在人物栏里他猛然看到一幅他在《蒙特利尔公报》上曾经看见过的帕米拉和她父亲的照片。

帕米拉。塔茨伯利,空军少将邓肯。勃纳一沃克勋爵的未婚妻(见本刊,二月十六日)将于下月离开伦敦前往华盛顿继续其亡父生前担任的伦敦《观察家》记者工作。在阿拉曼一枚地雷结束埃里斯特。塔茨伯利记者生涯(十一月十六日)之前,未来的勃纳一沃克勋爵夫人曾由皇家空军妇女辅助队准假,陪同雄辩、肥胖的塔茨伯利周游全球,协助他写成许多前线报道,并在新加坡和爪哇险遭日本人逮捕。

他想这或许会使亨利上校感到兴趣。一丝幸灾乐祸之感稍稍减轻了他的失望。斯鲁特并不喜欢亨利。在他眼里,军人一般说来只是年岁大些的童子军;下等的只不过是些浑浑噩噩的酒徒,最高明的也不过是些办事于练的跟屁虫,一无例外都是庸庸碌碌、鼠目寸光的保守派。亨利上校有劳斯鲁特费心之处,是因为他不太符合这个框框。他的思路过于犀利敏捷。克里姆林宫的那个夜晚至今叫人难忘,亨利与令人生畏的斯大林的对答不亢不卑,他的莫斯科郊外前线之行也是一大成就。但是这个人不苟言谈,而且总是使他想起自己在娜塔丽和帕米拉身上遭到的伤心的失败。斯鲁特之所以接受邀请前去吃饭,完全是因为从良心上说,他认为应该把他了解到的情况告诉拜伦的家人。

亨利在狐狸厅路的家门口迎接斯鲁特时,脸上几乎毫无笑容。他身穿一套棕色衣服,红色蝴蝶领结,显

本章:1/10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