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李自成》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第一章(2)  > 返回《李自成》目录

世界名著每日读(ticesmall):世界名著网微信版,读名著看文章更方便,等待你的到来!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杨嗣昌是一个将近五十岁的人,中等身材,两鬓和胡须依然乌黑,双眼炯炯有光,给人一种精明强于的印象。当他在文华门内西值房听到传旨叫他进去的时候,他习惯地把衣帽整了一下,走出值房。他正要小心地向里走去,恰好高起潜走了出来。他赶快抢前一步,拱一拱手,小声问:

“高公,皇上的意思如何?”

高起潜凑近他的耳朵咕哝说:“我看皇上满心急着要和,就是怕他自己落一个向敌求和的名儿,尤其怕外廷议论,杨阁老①,你千万不要对皇上说外边已经在纷纷议论。”

①杨阁老——即兵部尚书杨嗣昌,“阁老”是明朝官场中对内阁辅臣的尊称。

杨嗣昌点点头,同高起潜互相一拱手,随着那个青年太监往里走去。

当一个宫女揭起黄缎门帘以后,杨嗣昌弯了腰,脚步更轻,恭恭敬敬地走迸了文华后殿。另一个宫女揭起来暖阁的黄缎门帘。他的腰弯得更低,快步进内,说了 声:“臣杨嗣昌见驾!”随即跪下去给皇上叩头。虽然崇祯对他很信任,处处眷顾他,北京和南京①有许多朝臣弹劾他,都受到皇帝的申斥和治罪,但是他每次被召 见,心里总不免惴惴不安。他深知道皇上是一个十分多疑、刚愎自用和脾气暴躁的人,很难侍候,真是像俗话说的“伴君如伴虎”。今天被皇上宠信,说不定哪一大 会忽然变卦,被他治罪。由于这个缘故,他近来已经得到皇上同意,让他辞去兵部尚书一职,举荐卢象升来代替,以便减轻他的责任,专心在内阁办事。行过常朝 礼,他没敢抬起头来,望着皇上脚前的方砖地,等候皇上说话。

①南京——明朝自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年)迁都北京后,南京改为留都,仍设中央各衙门和文武朝臣。

“先生起来。”崇祯说,声音很低。

杨嗣昌又叩了一个头,站了起来,垂着双手,等候皇上继续说话。崇祯轻轻地咳了一声,问:

“卢象升今夜一定能来?”

“一定可以赶到。”

“三大营①如何分派?”

①三大营——明朝拱卫北京的军队总称三大营,包括五军营、三千营神机营。因系京城卫戍部队,所以又称“京营”。

“一部分守城,一部分驻守东直门和朝阳门外。原来在德胜门外驻扎一部分,备援昌平。如今各处勤王兵马来到,昌平无虞,这一部分人马也撤到朝阳门外。”

“城上的守备情形怎样?”

“京营兵守城够用。红衣大炮昨天都已经运到城上,也派官员祭过。”

听杨嗣昌对答如流,崇祯频频点头,感到满意。他想询问议和的事,但是迟疑一下,改换了一个话题,说:

“如今虏骑人犯,国家兵源枯竭,不易应付。廷臣们泄泄沓沓,徒尚空言,不务实际,一到紧急时候,不能为君分忧,殊负朕意!如兵部主事①沈迅,上疏奏陈 边务,说什么‘以天下僧人配天下尼姑,编人里甲②,三丁抽一

本章:1/5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