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钟鼓楼》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并非开头(从一百年前,到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二日)  > 返回《钟鼓楼》目录

世界名著每日读(ticesmall):世界名著网微信版,读名著看文章更方便,等待你的到来!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0

  这一段完全可以跳过去不读。不过读读也无妨。

  大约一百多年前。清朝光绪皇帝载?登基不久。

  是一个月黑夜。

  在北京北城,离钟楼、鼓楼不远的一所贝子府中,忽然有一声凄厉的惨叫。

  贝子虽是逊于亲王、郡王、贝勒的第四等贵族,但那府第也颇为轩昂华丽。值夜的仆人和巡更的更夫听见了那声转瞬即逝的惨叫,慌忙行动起来,点燃了许多摇曳著红舌的蜡烛,动用了若干盏羊角提灯,立即在全府中进行了紧急巡查。回廊曲折、花木蓊翳的后花园自然是巡查的重点。

  天上没有半点星光,阵阵小风掠过,厅堂檐角的“铁马”发出杂遝的音响。

  被惊动的主持家务的姨娘和府内总管,在议事厅里听取了各路仆人的搜寻报告:各处门户皆无异常,整个邸宅没有发现任何侵入的人和物。

  于是,那声短暂的惨叫被怀疑为掠过府邸上空的“夜猫子”的嚎声,那当然属于 “不祥之兆”,需得加倍小心——姨娘当场吩咐,天一亮便到隆福寺和白云观请僧、道来府禳解。

  一切似乎又归于正常。多燃的灯烛相继熄灭,多余的人等相继散去,值夜的照常坐屋值夜,巡更的照常绕著府墙打更。

  天上密布的紫云裂开一道缝隙,一束蛋青色的月光泻向地面。

  贝子府渐渐现出了它的轮廓。北城的所所房屋渐渐显出了它们的轮廓。高耸在北城正北端的钟楼和鼓楼,也渐渐显出了它们那雄伟的轮廓。

  鼓楼——又称谯楼——上,传来交更的阵阵鼓声,打破了这夜空的寂寥。一群流萤从鼓楼的墙体下飞过。

  这似乎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夜晚。同它的前一夜一样,并且同它的后一夜也将大同小异。

  天光渐渐放亮。

  随著天色由晶黄转为银蓝,沈睡了一夜的城市苏醒过来。鼓楼前的大街上店铺林立,各种招幌以独特的样式和泼辣的色彩,在微风中摆动著;骡拉的轿车交错而过,包著铁皮的车毂辘在石板地上轧出刺耳的声响;卖茶汤、豆腐脑、烤白薯的挑贩早已出动自不必说,就是修理匠们,也开始沿著街巷吆喝:“箍桶来!”“收拾锡拉家夥!”……

  卖花的妇女走入胡同,娇声娇气地叫卖:“芍药花——拣样挑!”故意在鼻子上涂上白粉的“小什不闲”乞丐,打著小钹,伶牙俐齿地挨门乞讨……而最古怪的是卖鼠夹鼠药的小贩,一般是两人前后同行,手里举著一面方形白纸旗,上头画著老鼠窃食图,前头一位用沙哑的声音吆喝:“耗子夹子——夹耗子!”后头一位用粗嗄的声音相呼应:“耗子药!花钱不多,一治一窝!”……

  钟鼓楼西南不远,是有名的什刹海。所谓 “海”,其实就是浅水湖,一半种著荷花,一半辟为稻田。据说因

本章:1/5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