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瓯缺》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第 二 章(4)  > 返回《金瓯缺》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在这次军事会议以前,赵隆是种师道把刘锜的任务向之透露的唯一的僚属。他考虑了全盘利害,认为不依靠自己力量,只想利用他人投机取巧,侥幸徼利,照这 样发动的战争,不会有好结果。他发表了比种师中更加坦率的意见,反对出师伐辽。他引用了《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句格言后,接下去说:

“……近年来邀功好事之徒,对北边情事,颇多增饰,尚难信实。我辈僻处西陲,孤陋寡闻,对辽、金及朝廷情事,均难了然。辽朝虽君侈臣汰,积弱已久,但 军备如何,现有兵力若干,尚堪一战与否,可有真正的情报?信叔说金邦崛起,已拊辽之背而蹶之,此话俺也早有所闻。如属信实,两虎相搏,我正好坐观成败,伺 隙而动。今日如急于用兵,为祸为福,或胜或负,尚难逆料。我西军虽号强劲,诚如端孺所说,从未去过河北,与辽人角力,可有胜筹?今日之事,可谓既未知己, 又未知彼,倘有蹉跎,将何以善其后?信叔虽赍来了朝旨,力促进兵之议,赵隆不敏,却期期犹以为未可。”

这是刘锜碰到的第一号劲敌,在他以前发言的诸将,无论赞成或反对出兵,都没有像他这样在思想上已有所准备,对问题已作了全面考虑,因此他的结论是强有力的。他不仅以理智、同时也以平素在西军中的威信说话,他的话就显得更加有分量。

又是一阵深沉的沉默,使得会场的气温顿时降到最低点。

到了关键时刻,刘锜不得不再度出来说话。赵隆所持的理由似乎相当充足,谈的仍是具体问题、枝节问题,没有接触到事件的本质。哪有失去的疆土可以不去收 复之理?已经掌握了最有利的时机,为什么不马上行动起来,还要待什么机,伺什么隙?何况他手里持有几张有利的王牌,只要把它们摊出去,他就有把握把胜利争 回来。他不回避种师道咄咄逼人的眼锋,反而迎着它,更加流畅、激昴地谈起来:

“端叔和渐叔(赵隆字子渐)所说诸端,虽属老成深谋,据刘锜所知,却都是鳃鳃过虑,尽可放心的。辽金之事,这些年来,归朝人⑦梯山航海,纷至沓来,迭 有所闻。朝廷并未据以定策。直到后来派了专使去和金主完颜阿骨打通好,又派专人到辽廷去觇探虚实,三番五复,相互对证,这才知道所传非虚,端系实情。渐叔 可知道令姻亲马都监和令坦子充父子俩这几年就被派往金邦,与完颜阿骨打折冲尊俎之间,首尾其事,已见成效。刘锜出都之日,闻得子充已经伴同金使入朝,御前 奏对,定夹攻之期。众位如有不信,何不派人向子充打听一下,对辽、金之事及我军所处胜势,均可了然了。”

刘锜发出了第一张王牌,突然提到马政、马扩的名字,众人的眼光顿时发亮,彼此交换着视线,似乎在点头议论道:

“别人干下的事,也许不定可靠,他俩干的事,难道还会有错?”

好像这父子俩的名字就是双重有力的保证,

本章:1/6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