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鹿鼎记》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第四十八回都护玉门关不设将军铜柱界重标(2)  > 返回《鹿鼎记》目录

音乐经典(yinyue360): 用心发掘最美最经典的音乐!让最悠扬的歌声和乐曲,按摩你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两名罗刹队长对望了一眼,脸上均有尴尬之色。齐洛诺夫道:“这个……好像……”华伯斯基脑筋较灵,说道:“大人阁下的主意极高,中国丝棉被、中国 枕头就由我们带去,公主抱不到中国大人阁下,抱一抱中国丝棉被、中国枕头也是好的。不过丝棉被、枕头过得几年就破烂了,不及石桥牢固,因此建造石桥的技 师,还是请大人派去。”

韦小宝听他二人口气,罗刹朝廷对造桥技师需求殷切,料想必有阴谋诡计。他不知中国造桥技师当时甲于天下,外国人来到中国,一见到建构宏伟的石桥,必定 啧啧称异,赞赏不止,何以拱桥能横越江面,其下不需支柱,更觉神奇莫测。罗刹人盼望学到这门造桥方法,倒是出于艳羡中国科学技术之心,并无其他阴谋。 (按:康熙十五年,俄国派斯巴塔雷N.G.Spatnary为钦差,率同宝石专家、药材专家来北京,提出多项要求,其中一条为:“中国准许俄国借用筑桥技 师。”该钦差因不肯向康熙磕头,被清廷驱逐回国。)韦小宝心想:“你们越想要的东西,老子越是不能给你。”说道:“知道了,下去罢!”两名队长不敢再说, 行礼退出。

不一日,罗刹钦差大臣费要多罗,在尼布楚城得报清军大至,忙差人送信,请清军在原地驻扎,他立即过来相会。(按:罗刹国议和钦差的姓名是费要多罗·果 罗文FedorA.Golovin,当时不知西人名先姓后之习,故中国史书称之为费要多罗。)韦小宝道:“不用客气了,还是我们来拜客罢!”清军浩浩荡荡 开抵尼布楚城下。萨布素、朋春、马喇分统人马,绕到尼布楚城北、城南、城西把守住了要道,既截住了尼布楚罗刹军的退路,又阻住西来援军。韦小宝亲统中军屯 驻城东。中军流星炮射上天空,四面号炮齐响。

尼布楚城中罗刹大臣、军官、士卒望见清军云集围城,军容壮盛,无不气为之夺。费要多罗当即备了礼物,派人送别清军军中,并致书中国钦差大臣,说道两国皇帝已决定罢兵议和,此次会晤专为签订和约,双方军队不宜相距过近,以免引起冲突,有失两国交好之意。

韦小宝和众大臣商议。众人都说中华上国不宜横蛮,须当先礼后兵。韦小宝于是下令退兵数里,驻在什耳喀河以东;又令尼布楚城北、西、南三面的清军退入山 中候令。费要多罗见清军后撤,略为宽心,又再写了一通文书,提出四点相会的条件:一、会见之所设于尼布楚城与什耳喀河之间的中央:二、会见之日,两国钦差 各带随员四十人;三、两国各出兵五百,俄军列于城下,清军列于河边;四、两国使节之护卫亲兵各以二百六十人为限,除刀剑外,不准携带火器。他所以提这四个 条件,因清军势大,俄军人少,倘若双方不限人数,俄军必处下风。但罗刹兵火器厉害,如双方兵员相等,俄兵即占优势,料想对方不允,因此先行提出,规定卫兵 只可携带刀剑。文书中又建议次日相会。韦小宝和众大臣商议后,认为可行,当即接纳,连夜派

本章:1/7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