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旧五代史 宋》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卷一百四十九  > 返回《旧五代史 宋》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夫官非位无以分贵贱,位非品无以定高卑,是以历代史官,咸有所纪,皆穷源而讨本,期与世以作程。迨乎唐祚方隆,明皇在宥,采累朝之故事,考众职之遐源,申命才臣,著成《六典》,其勋阶之等级,品秩之重轻,则已备载于其中矣。故今之所撰,不敢相沿,祖述五代之命官,以踵百王之垂范,或厘革升降,则谨而志之,俾后之为天官卿者,得以观焉。

  梁开平三年三月,诏升尚书令为正一品。按《唐六典》,尚书令正二品,是时以将授赵州王镕此官,故升之。

  后唐天成四年八月,诏曰:「朝廷每有将相恩命,准往例,诸道节度使带平章事、兼侍中、中书令,并列衔于敕牒后,侧书'使'字。今两浙节度使钱是元帅、尚父,与使相名殊,承前列衔,久未改正。湖南节度使马殷,先兼中书令之时,理宜齿于相位,今守太师、尚书令,是南省官资,不合列署敕尾。今后每署将相敕牒,宜落下钱、马殷官位,仍永为常式。」

  梁开平二年四月,改左右丞为左右司侍郎,避庙讳也。至后唐同光元年十月,复旧为左右丞。

  后唐长兴元年九月,诏曰:「台辖之司,官资并设,左右貂素来相类,左右揆不至相悬,以此比方,岂宜分别。自此宜升尚书右丞官品,与左丞并为正四品。」

  右都省

  后唐长兴四年九月,敕:「冯赟有经邦之茂业,宜进位于公台,但缘平章事字犯其父名,不欲斥其家讳,可改同平章事为同中书门下二品。」后至周显德中,枢密使吴廷祚亦加同中书门下二品,避其讳也。

  晋天福五年二月,敕:「以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为清望正三品。」九月,诏曰:「《六典》云:中书舍人掌侍奉进奏参议表章,凡诏旨制敕、玺书策命,皆按故事起草进画,既下,则署而行之。其禁有四:一曰漏泄,二曰稽缓,三曰违失,四曰忘误,所以重王命也。古昔已来,典实斯在,爰从近代,别创新名。今运属兴王,事从师古,俾仍旧贯,以耀前规。其翰林学士院公事,宜并归中书舍人。」

  七年五月,中书门下上言::有司检寻长兴四年八月二十一日敕:准《官品令》,侍中、中书令正三品,按《会要》,大历二年十一月升为正二品;左右常侍从三品,按《会要》,广德二年五月升为正三品;门下中书侍郎正四品,大历二年十一月升为正三品;谏议大夫正五品,按《续会要》,会昌二年十二月升为正四品,以备中书门下四品之阙;御史大夫从三品,会昌二年十二月升为正三品;御史中丞正五品,亦与大夫同时升为正四品。」敕:「宜各准元敕处分,仍添入令文,永为定制。」又诏:「门下侍郎,班在常侍之下,俸禄同常侍。」

  周显德五年六月,敕:「谏议大夫宜依旧正五品上,仍班位在给事中之下。」按《唐典》,谏议大夫四员,正五品上,皆隶门下省,班在给事中之下。至会昌二年十一月,中书门下奏,升为正四品下,仍分为左右,以备两省四品之阙,故其

本章:1/8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