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史纲》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第九章纪元前第五世纪(2)  > 返回《中国人史纲》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易经》是一部暧昧不明的形而上学的玄书,它所用的字句简单而模棱,因之使它显得好像十分深奥,读 者们可以站在各种角度,作各种不同的解释。只因它是纪元前十二世纪周王朝初期的著作,而且据说出自周王朝开国英雄姬昌(第一任国王姬发的老爹)的手笔。所 以孔丘怀着敬畏的心情,小心翼翼地避免太多的触及到它的实质问题,他感叹自己生命的短促,没有时间深入研究。可是,星象家却不像儒家那么尊重它,老实不客 气的用它来推测未来,一直到二十世纪,仍把它当作一部占卜吉凶的巫书。

《春秋》周王朝所属各封国,都有本封国的历史记载,而且各有各的名称。如楚国史名《(木寿)杌》,晋国史名《晋乘》,鲁国史名《春秋》。孔丘对鲁国史 重予编纂,目的不在提供一部真实的史实,而在用来发挥他的恢复传统秩序的政治理想,努力暴露对新兴事物的排拒,更努力隐瞒或抹杀,甚至曲解贵族的罪行。举 一个例子可以说明孔丘的苦心,楚部落建立王国已三百年,但孔丘仍拒绝称它的君主为国王,而只称他为子爵,这个可怜的老人企图用精神胜利的法宝来否定现实。 于是,《春秋》遂脱离历史的范围,变为“褒善贬恶”评论性的经典。孔丘的门徒坚持说,经过他们开山老祖删订过的《春秋》,每一个字都有神圣的和深奥的意 义。这些门徒中后来曾有三部著作《左传》、《公羊传》、《榖梁传》,专门诠解《春秋》。其中最教人惊奇的是,《公羊传》和《榖梁传》,是用一种自问自答的 方式来诠释的,幼稚的程度,能引人失笑。然而,儒家学派的门徒却不承认有什么可失笑的,严肃的当作一本圣书。

《诗经》出现于纪元前十二世纪,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选集,包括贵族作品和平民作品。孔丘把它作一次重大规定,依孔丘的标准,只保存了他认为有价值的 三百首,其他的都被淘汰——这是中华文化最大的损失。《诗经》里的诗篇,包罗人生万象,从战争到和平;从闺房到宫廷;从农田到政府;从政治到恋爱,并且有 很多其他书籍上所没有的情调和鸟兽草木的名称。贵族阶层的知识分子在谈话中必须经常引用上面的诗句,以显示他的高深学问,才能受到尊敬,而孔丘更把它当作 辞典运用。孔丘的门徒再加发挥,索性把所有的诗篇,都赋予政治的和道德的生命,跟《公羊传》、《榖梁传》赋予《春秋》政治的和道德的生命一样。这部诗选, 遂被尊为经典,脱离了文学的范围,成为儒家的五种经典之一。连男女间的情歌,都被形容为圣人们庄严的政治意识(这使我们想起基督教《旧约》中《所罗门之 歌》被诠释为上帝的预言一样,两部著作似乎具有同一的奇遇)。<

本章:1/12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