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人史纲》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第十章纪元前第四世纪(1)  > 返回《中国人史纲》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第十章 纪元前第四世纪

本世纪是一个战争的世纪。

国际形势完全改观,各封国纷纷宣布改为独立王国,各封国国君也纷纷改称国王——跟从前管辖他们的周王朝的国王站在平等地位。

但奇迹发生在秦国身上,这个最落后、最不惹人注目的偏僻小国,在法家巨子公孙鞅主持下变法成功,就像一条闯进瓷器店的蛮牛一样的闯进了国际社会,各国惊骇失措之余,不知道自己也变法图强,而只一味的乞灵于外交政策,有些国家主张联合起来抵抗,用武力把它制服。有些国家主张跟它和解,以求避免眼前的伤害。

国际间外交战激烈。

 

一 封国的消失与蜕变

本世纪(前四)开始后,三个重要的封国相继灭亡。

第一个是齐国。跟鲁国三桓、晋国三晋一样,齐国政权在上世纪(前五)便落到田姓大臣的家族手中,经过数十年的经营,到本世纪(前四)发展成熟,纪元前三八九年,周姓家族的族长田和仿效三晋的办法,把贿赂送给洛阳周王国的国王姬骄,姬骄发挥了周王朝国王最后一次剩余价值,下令擢升田和当齐国国君。齐国原来的国君姜贷,则被放逐到海边的一座小城。十年后的纪元前三七九年,姜贷逝世,姜姓齐国灭亡。

其次是晋国,晋国的分裂使人惋惜,因为在所有的封国中,晋国的面积最大,力量最强,最有资格统一当时乱糟糟的中国。纪元前三七六年,晋国最后一任国君姬俱酒被三晋逐出宫廷,废为平民。仅余的两个城市,也被三晋瓜分。晋国灭亡。

再其次是郑国,它位置在华北大平原的中央要冲,春秋时代是晋楚两大长期霸权必争之国。晋国灭亡的次年(前三七五),韩国向它进攻,首府新郑(河南新郑)陷落,郑国灭亡,韩国就把首府从平阳(山西临汾)迁到新郑。

三个重要封国的灭亡,国际上没有一个国家说一句支持的或同情的话,好像一片枯叶在激流中沉没,连一个涟漪都不能引起。

本世纪(前四)中期之后,当时中国版图上只剩下下列八个重要的国家。这八个重要的国家中,除了楚王国外,其他七国,在理论上仍然是周王朝的封国,国君仍然只能称“公爵”称“侯爵”。但他们早已不满意这种低一级的身份。于是,从六十年代起,国君们一窝蜂的摆脱封国的名义,一律改称国王,建立跟周王国地位完全平等的独立王国。下表是他们的王国名称和王国的首都:

楚王国郢都(湖北江陵)

齐王国临淄(山东淄博东临淄镇)

魏王国安邑(山西夏县)(不久迁都大梁·河南开封)

宋王国睢阳(河南商丘)

秦王国咸阳(陕西咸阳)

韩王国新郑(河南新郑)

赵王国邯郸(河北邯郸)

燕王国蓟城(北京)

本章:1/9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