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子的帮助》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第二十三章 飘风骤雨  > 返回《老子的帮助》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希言自然。

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德者同于德,失者同于失。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同于失者,失亦乐得之。

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少说话少折腾少生硬干涉才符合大道自然运行的规律,也才留下了大道自行运动的最好的空间。

风刮得太猛,往往不到一个早晨就停下来了。雨下得太大,也很难连下一个白天。谁把它们停下了呢?天与地。天与地都不能用力太过太久,何况咱们人类呢?

所以说,你如果力求按大道办事,你也就要或一定会与大道相一致。你力求按大德办事,你也就要或一定会与大德相一致。你行事失去了道与德,那么错失也就与你相一致。你与大道一致,大道也就乐于得其所哉——运转于最佳状态。你与大德相一致,大德也就乐于得其所哉——发挥于最佳状态。你与错失相一致,错失也就乐于得其所哉——惩罚你于应有应得的状态。

他们(那些与错失一致而背离了大道大德的人,尤其是统治者)缺乏公信力,老百姓信不过他们。

从这一章可以看出中国式的毋为己甚、适可而止、留有余地直至中庸之道的内容。不要用力过猛,不要用力殆尽,不要人为地闹哄咋呼,不要动辄暴风骤雨,要悠着劲来,要有长劲,这是老子的忠告。

中国古代少有权力制衡、社会制衡的传统与观念,但是中国人特别体会得到在时间的纵轴上的平衡:叫做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叫做物极必反、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叫做否极泰来,时来运转;叫做阴阳协调,一阴一阳谓之道;叫做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所以我们较早发生了中庸思想,不走极端,免得若干年后再往另一面偏。同时中国人也较早就主张和谐与平衡,阴阳协调,各得其所。老子以狂风暴雨为例说明天地做事也不是一味走极端走单一方向,人类行事更要考虑到诸多方面,不可强行推动,不可一意孤行,不可逆天逆民而动,不可赶尽杀绝,不可将事做绝。

中国的古代,儒家提倡的是通过道德、礼法来制衡权力地位,失去了道德礼法也就失去了权力的合法性,不按理法办事也就失去了管理的合法与有效性。

老子则是企图通过哲学,通过大道的宣示与理解来克服苛刻烦琐勉强主观失度的苛政与蠢行。可惜的是,老子讲的这些仍然是偏于理想化的。

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同于德者,德亦乐得之。这也是中国人的尚同思维方式之一例。你靠拢认同A,A就喜欢你;你喜欢B,B就认同你靠拢你。既然A→A,那么A就一定→A。其实这样的逆

本章:1/2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