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老子的帮助》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第四十一章 明道若昧  > 返回《老子的帮助》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而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

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

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道隐无名。夫惟道,善贷且成。

具有上乘的品格与智慧的人闻听接触到大道以后,将会不辞辛苦地、不间断地去实践、躬行、身体力行它。具有中等品格和智力,一般人物,听到接触到大道,左耳朵进右耳朵出,

好像听到了又好像没有听到。至于品格与智商均属下等的人们呢,听后哈哈大笑。不惹他们笑就不是大道了。

所以已经有这样的立论与说法:

明白朗瑞的大道,反而显得糊里糊涂。催人前进的大道,反而显得像是畏缩后退。平坦正直的大道,反而显得曲折坎坷。

高尚的德性反而好像是低下如溪谷。最大的坦诚与阳光,反而好像有什么短处。开阔丰赡的德性,反而好像是不够用的。刚健质朴的德性,反而好像是投机取巧。真诚老实的德性,反而好像动机不纯。

最到位的方正,反而好像大而无当、缺少棱角。大才大用大人物大材料,反而难以或无法成功。真正的洪钟大吕,你是难以听到的,它是难以让众人听到的。真正的高峰高端的形象,你是看不见或它是很难让你看见的。

大道是深藏不露的,它不会张扬自己,它也无名可显,无话可讲。

然而只有大道才能帮助一切成事。

老子宣扬大道的道路是不平坦的,他的思想一方面极富启发性,极富智慧与精彩,一方面又是难以理解与实践的。他的思想委实很难处于、哪怕是一时处于主流地位。

老子是很有一番人生与传道、授业、解惑方面的感慨的。这些感慨,相当集中、相当充分、相当全面地写到这一章来了。

不是所有的人都能接受老子的玄而又玄的妙理大道。原因是,任何时候,最高妙的妙理大道,都是由凤毛麟角的极少数精英提出来的,他们的境界、胸怀、品格、信息、见闻、经验、思辨感受能力、逻辑与形象思维能力与智商都有可能高于、略高于、大大地高于或一部分高于另一部分低于公众。如果是确有所长的精英,就不可能感觉不到智慧的孤独与痛苦、高尚品格的孤独与痛苦。

三个臭皮匠,凑成一个诸葛亮,这是一种可能。这讲的是公众思维的互补与集团优势。一个真正的理想的诸葛亮——精英,但愿他是能够与臭皮匠们寻找到共同语言,并很好地依仗和发挥这种集团与互补优势的。

本章:1/5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