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帝王之死》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远因——一场冤狱  > 返回《帝王之死》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有一位鬼谷子先生,是公元前四世纪隐名埋姓的文武奇才。跟他学军事的学生中,庞涓先生后来担任魏王国的武装部队最高统帅,另一位孙膑先生则担任齐王国最高统帅部参谋总长(军师)。庞涓先生和孙膑先生二位是同学好友,当庞涓先生已经大贵之后,孙膑先生才拜别师父,前往投奔。庞涓先生把他介绍给魏王国的国王,在几次表现中,孙膑先生的才能,深受魏王国国王的赏识,这使心胸狭小的庞涓先生妒火中烧。他想总有一天孙膑先生会把他的元帅挤掉,于是,暗下毒手,飞起铁帽,砸到孙膑先生头上。该铁帽是传统铁帽——诬以谋反。结果判处刖刑,剜掉孙膑先生的两个膝盖骨。孙膑先生只好诈作疯狂,吃屎吃尿,语无伦次,每天在街头行乞。最后,他的祖国齐王国,秘密把他接回临淄,担任参谋总长,两次大破魏王国的野战军,而且在最后一次军事行动中,把负义的庞涓先生乱箭射死。

苏秦先生和张仪先生则跟鬼谷子学习政治,二人间的友情,跟庞涓先生跟孙膑先生当年的友情一样,而且发展演变,也几乎相同。苏秦先生靠他的谋略,身兼六国宰相,名震国际,炙手可热时,张仪先生潦倒异乡,霉运正在当头。

呜呼,“赤贫”兼被指责“无行”,就必然地一定非干小偷不可,可见人是穷不得的也。但我佩服张仪先生,他被鞭打得“遍体俱伤,奄奄一息”,却仍拒绝招认。想当年,柏杨先生只不过被打断右膝,便哭爹叫娘,啥都招认啦。英雄好汉,当推张公。不过,柏杨先生招认之后,用不着证据,只凭口供,就立即定罪。而张仪先生招认之后,却哪里交出和氏璧哉是他想招认也无法招认也。咦,如果向柏杨先生要的也是和氏璧,纵是再打断了左膝,我恐怕也会“坚不吐实”兼“不肯合作”,悲哉。

张仪先生真是运气,贤妻还为他扶困养伤,柏老一入狱,柏杨夫人便“寒蝉曳声过别枝”矣。但代替贤妻进忠言的,则是朋友:“老头,你今日弄到这种地步,皆由写文太多所致。若安分打工,宁有此祸耶”柏老不能伸出舌头教朋友瞧瞧,只好找支圆珠笔亮亮相了。

张仪传奇遭遇

战国时代的魏王国,位居中原,物产丰富,平民教育发达。国际上出类拔萃的人物,半数以上都是魏王国人。可是魏王国却把他们当成粪土,应验了《圣经旧约》上的两句话:“先知在本乡都是被轻视的。”“他们抛弃掉的石头,当了殿角的石头。”所以,张仪先生回到魏王国首都大梁(河南开封)之后,照例得不到魏政府那些颟顸官员的重视,他虽然用出浑身解数,想晋见惠王魏莹先生,结果不但见不到国王,连宰相也见不到。谁肯用一个在外国犯了盗窃罪,受刑几死的无赖汉乎哉。张仪先生早已听说好友苏秦先生因倡导南北防御联盟跟秦王国对抗的大战略,在赵国(当时仍是封国)当了宰相。他想前往投奔,可是一方面自顾形惭,一方面也没有盘缠旅费

本章:1/2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