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形而上学》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卷(a)一(2)  > 返回《形而上学》目录

世界名著每日读(ticesmall):世界名著网微信版,读名著看文章更方便,等待你的到来!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章 四

人们或可推想希萧特,或其他如巴门尼德,是第一个找寻“情欲”这样一事物为现存万物的一个原理:因为希萧特在叙述宇宙创生时这样说:——

“爱神是她计划成功的第一个神祇”。③

希萧特又说:——

“最初是混沌

其次是宽胸的大地,……

在诸神中爱神位在前列”。④

③见于“残篇”13.“她”当指亚英洛第忒(Aphrodite,金星,据辛伯里丘[Simpli-cius],盛年约公元533年)。希萧特(Hesiod),盛年约公元前776年。

④见希萧特“原神”(Theogony)116—120.

这 暗示在现存万物中最先必须有一个引致动变的原因,而后事物得以结集。这些思想家们谁先提出这个道理,让我们以后再加考定①。但大家可以看到自然间种种形式 往往包涵着相对的性质——不仅有齐整与美丽,还有杂乱与丑陋,而坏的事物常多于好的,不漂亮的常多于漂亮的,——于是另一个思想家引进了“友”与“斗”作 为这两系列不同素质的各别原因。我们倘跟踪恩培多克勒②的观点,了彻其嗫嚅的词意,照他的实义来解释事物,则我们当可确言友〈爱〉为众善之因,而斗〈憎〉 乃众恶之因。这样,我们若说恩培多克勒提出了(或是第一个提出了)“众善出于本善,众恶出于本恶”的善恶二因为世间第一原理,当不为误。

①后文未见此“考定”。

②“物学”卷四中亦述及恩培多克勒的两仪思想。参看第尔士编“残篇”17,25.恩培多克勒之“友爱”(EρωI)异于上文希萧特所举“情爱”(ψιMια),而与柏拉图“会语”所畅论之“友爱”相同,兼有仁爱、情爱、友爱之意。

我 们在“论自然”③中所曾辩明的四因之二,——物因与动因——这些思想家虽已有所领会,却还是阴晦而不透彻的;那些论辩象未经训练的拳术家之行动,他们绕转 对手的周遭,有时出击,也表现了好身手,但总不能算高明的拳术,这些思想家也与此相似,于他们自己所说的道理未必湛熟;因为,他们一般并不引用,或者只在 有限的范围内引用,自己所说的原因。阿那克萨哥拉引用了“理性”作为创世的机括④,可是他平常总不用理性而用别的原因来解答问题,只在辞穷语尽,无可奈何 的时候,他才提示“理性”。①恩培多克勒于自己所主张的原因,虽或引用稍广,亦不充分,而且在引用时也不能免于祇牾。至少,他曾在好些地方将“友”用作事 物离散的原因,将“斗”用作事物结合的原因。如说宇宙万物由憎斗而解体,还原为各个元素,那么从另一方面看来,火即由此而重复集结在一起了,其它元素亦 然;它们倘又因友爱而重聚为万物时,那几个元素集团该又分散到各物中去了。

③“论自然”即“物学”,指卷二章三与七。

④“

本章:1/7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