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怨女》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第十二章  > 返回《怨女》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老二房的公愚大老爷六十岁生日做寿,有堂会。现在上海这样大做生日的,差不多只有大流氓。在姚家这圈子里似乎不大得体。虽然大家不提这些,到底清朝亡了国了,说得上家愁国恨。托庇在外国租界上,二十年来内地老是不太平,亲戚们见了面就抱怨田上的钱来不了。做生意外行,蚀不起,又不像做官一本万利,总觉得不值得。政界当然不行,成了投降资敌,败坏家声。其实现在大家都是银娣说的,一个寡妇守着两个死钱过日子,只有出没有进。有钱的也不花在这些排场上,九老太爷是第一个大阔人,每年都到杭州去避寿。老太爷兴致真好。说是儿子们一定要替他热闹一下。当然总说是儿子。你去不去?

仿佛是意外的问题,使对方顿了一顿,有点窘,又咕噜了一声:"去呀,去捧场。你去不去?"

仍旧像是出人意料,把对方也问住了,马上掉过眼睛望到别处去,嘴里嗡隆了一声,避免正面答复。

谁肯不去?四大名旦倒有两个特为从北京来唱这台戏,在粉红的戏码单上也不争排名。戏台搭在天井里芦席棚底下,点着大汽油灯。女眷坐在楼上,三面阳台,栏杆上一串电灯泡,是个珠项圈,围在所有的脸底下,漂亮的马上红红白白跃入眼底。银娣在这些时髦人堆里几乎失踪了。刚过四十岁的人,打扮得像个内地小城市的老太太,也带着几件不触目的首饰,总之叫人无法挑眼。但是她下意识地给补偿上了,热热闹闹大声招呼熟人,几乎完全不带笑容,坐下来又发表意见:哦,现在旗袍又兴长了,袖子可越来越短。不是变长就是变短,从来没个安静日子,怎么怪不打仗?几时袍子袖子都不长不短,一定天下太平了。"亏你怎么想起来的?了的,知道又在背诵这套话,去当着笑话告诉人,又成了出了名的笑话。每回时局变化,就又翻出来大家研究,这回可太平了。他们倒也有点相信她。

她现在是不在乎了,一面看戏,随手拉拉侄女儿的辫子。

大奶奶的女儿跟前面的一个女孩子说话,两只肘弯支在前排椅背上。嗳哟,小姐怎么掉了这些头发?从前你辫子一大把。一定是姑娘想婆家了。

那女孩子红着脸把辫子抢了回去。"二婶就是这样。"真的,等我跟大太太说,叫王家快点来娶吧。

她们妯娌都晋了一级,称太太了。不跟二婶说话了。你倒好,还留着头发。是王家不叫剪吧?我们大太太自己都剪了。剪了省事。

大奶奶的女儿已经站起来,搬到前排去了。你也真是——你当她生气了,小姐心里感激我呢。定了亲还不早点过门,猫儿叫瘦,鱼儿挂臭。

卜二奶奶一面笑一面骂:"你真是——!你现在是倚老卖老了。"老要风流少要稳嘛。她哥哥要出洋了?现在都想出洋。我们玉熹我倒不是舍不得他,不犯着叫他充军。现在这时世

本章:1/6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