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唐诗大全》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李颀的诗(1)  > 返回《唐诗大全》目录

世界名著每日读(ticesmall):世界名著网微信版,读名著看文章更方便,等待你的到来!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生平简介

李颀(690—751),唐代著名诗人。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寄居颍阳(今河南许昌附近)。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 )登进士第,曾任新乡县尉。后离职,归隐颍阳。与王维、高适、王昌龄、崔颢、张旭等素有交往,是当时名士之一。

李颀的诗内容丰富,风格洒脱豪放,善于铺叙夸饰以写人状物,音节响亮,语言流畅,气势雄壮。擅长写五古、七言歌行和七律,尤以赠别、边塞和描写音乐的诗篇著称。有《李颀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一百二十多首。

古从军行

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

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

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

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

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

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

空见蒲桃入汉家。

李颀诗鉴赏

作者所处的年代,是唐朝从盛极转向衰败的时代。

王朝统治者逐渐腐化堕落,政治上更是黑暗有加,对内采取野蛮的阶级压迫政策,对外则穷兵黩武,不断滋事挑衅,战争频仍,百姓苦不堪言。给各族人民造成难以忍受的深灾重难。《古从军行》这首诗运用以古喻今的手法,借汉武帝草率的征伐影射了唐玄宗喜功好战,致使将士和西北人民血洒疆场的昏聩举动。

全诗的主题从三个方面展开。

前四句为第一层次,主要写轻启边疆战事后,将士在沙场紧张不安哀怨不满的心态。“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描写战争击碎了边境往日的宁静,戍边官兵白天警惕地登上高山瞭望守哨,只有等到傍晚才能在夜色掩护下到交河饮马。此处的“望”、“傍”两个动词,尽管没有正面刻划将士的内心深处,但借助动态的诗歌描述,却已经含蓄地流露出军心惶恐不安的心灵气息。“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二句,是写胡天风沙漫卷,搅得遮天蔽日,夜晚的刁斗声声入耳,阴森惊栗;远处传来的琵琶声,也充盈了将士的缕缕幽怨。这两句都是借用声音来展现将士的内心情感的,但上句是通过将士对刁斗声的身心体验,来委婉地映衬其对胜利失望的微妙心理;下句则开门见山通过琵琶弹奏的描写来再现将士的愁苦之深。这一层是从动态和声音两个侧面细致刻写出喜功好战动辄发动战争之举,不得人心。

诗歌中间四句为第二层,重点描写塞外的凄苦荒凉和战争的残酷。“野营万里无城郭”,是说部队安营扎寨在荒无人烟的地方,方园“万里”没有城镇,表明环境的艰难。另一方面,“城郭”,在古代的主要作用是抵御敌人进攻,现在唐军所进击的胡地却“万里无城郭”,这就可见征战的艰苦和盲目性;“雨雪纷纷连大漠”,是说气候

本章:1/5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