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贝克特戏剧选》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贝克特和他的荒诞剧  > 返回《贝克特戏剧选》目录

音乐经典(yinyue360): 用心发掘最美最经典的音乐!让最悠扬的歌声和乐曲,按摩你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吴 岳 添

  萨缪尔·贝克特(1906—1989)是先用英语后用法语写作的爱尔兰作家,也是法国荒诞派剧作家的主要代表之一。他于一九○六年四月十三日出生在爱尔兰都柏林的一个新教家庭里,一九二三年进入都柏林的三一学院学习法文和意大利文,一九二七年毕业。第二年贝克特被选派到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担任为期两年的英语助教,结识了已经是意识流小说大师的同乡乔伊斯,并且与人合作把他的一些作品译成了法文。

  任教期满,贝克特回到三一学院任拉丁语讲师,一九三二年辞职后专事创作,同时先后在法国、爱尔兰、英国和德国漫游,在一九三七年看到纳粹主义的威胁后返回巴黎定居。他在二战期间参加了抵抗运动,替一个为英国收集情报的支部翻译资料和打字。结果支部被人出卖,他躲过了盖世太保的追捕,逃到普罗旺斯的一个村庄里当雇工。和平刚刚恢复,他又志愿到诺曼底的一个红十字会医院里去当了几个月的翻译。

  贝克特早在二十年代末就开始文学创作,用英语写作了评论《普鲁斯特》(1931),长篇小说《莫菲》(1938)和《瓦特》(1942)。二战以后,他把《莫菲》译成法文,并且改用法文写作了《莫洛瓦》 (1951)、《马洛纳之死》(1951)和《无名的人》(1953)等小说。他的小说与传统小说的写法截然不同,没有什么故事情节,大多是人物的内心独白,具有现代主义的、特别是新小说的风格。

  这些小说里的主人公都是孤独的流浪者,例如《莫菲》里的主人公是一个不愿活着、只希望死去的流浪汉。《莫洛瓦》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的主人公莫洛瓦是个半瘫痪的流浪汉,他拄着一双拐杖,在内心声音的指引下去寻找母亲,结果迷失在森林深处,偶然用拐杖打死了一个老人,最后在到达森林边缘时精疲力竭地死在深沟里。第二部分的主人公是莫朗,他奉命去寻找莫洛瓦,结果重复了莫洛瓦的经历,逐渐变得瘫痪,而且也打死了一个人,似乎莫洛瓦附在了他的身上。《马洛纳之死》里的主人公马洛纳是一个孤独的老人,除了一个女人定时给他送点食物之外,完全封闭在一个监狱般的房间里。他眼看着自己的身体逐渐消瘦和麻痹,只能用仅有的力气在纸上涂抹一些与他本人同样可怕的画像。《无名的人》的主人公不知在说些什么,甚至连名字都没有。这些作品实际上是新小说的先驱之作,但是很难被人们理解,因此在当时影响不大,倒是后来的荒诞派剧作为他带来了巨大的声誉。他写于一九四八年的两幕剧《等待戈多》(1952),历来被认为是荒诞派戏剧的经典之作,一九五三年一月五日在巴黎先锋派小剧院“巴比伦”首次上演后,很快就取得成功并引起强烈反响。

  《等待戈多》写的是发生在两个黄昏的事情,但是没有什么情节可言。主人公是两个流浪汉,背景是一片荒野,路旁只有一棵枯树,两个流浪汉就在树下等待着一个名叫戈多的人。他们一面做

本章:1/2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