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形而上学》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卷(г)四(1)  > 返回《形而上学》目录

世界名著每日读(ticesmall):世界名著网微信版,读名著看文章更方便,等待你的到来!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章一

有一门学术,它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以及“实是②由于本性所应有的秉赋”。这与任何所谓专门学术③不同;那些专门学术没有一门普遍地研究实是之所以为实是。它们把实是切下一段来,研究这一段的质性;例如数学就在这样做。现在因为我们是在寻取最高原因的基本原理,明白地,这些必须是禀于本性的事物。若说那些搜索现存事物诸要素的人们也就在搜索基本原理,这些要素就必须是所以成其为实是的要素,而不是由以得其属性的要素。所以我们必须认清,第一原因也应当求之于实是之所以为实是。

①卷四论哲学主题。而为之范围,于本体及卷三提出的若干问题始作解释。托马斯·阿奎那尝称卷B为“辩难篇”,卷A为“释疑篇”。第三章以下反复详论相反律(矛盾律),第七章兼及排中律。此两律在“解析后篇”中称“一级通则”。

②HF,出于动字Eισια,意谓“是”或“存在”。凡“物”各为其“是”,各“有”其所“是”。故“是”为物之“本体”(Hισια)。或问“这是何物”?答曰“这是某物”。又问“这怎么是某物”?答“这因这么而是某物”。故“怎是”(GHGιηFEιFαι)为某物之所以成其本体者,包括某物全部的要素。卷MGHGιEσGιδHJηδEGωFσKMMHσμωF(1078b25)谓“怎是”为综合论法(三段论法)之起点。本体之学出于柏拉图“巴门尼德篇”与亚里士多德“哲学”两书,本书译GHHF为“是”或“实是”。“是”通于“有”,“非是”通于“无”。“是”通用于“事”与“物”及“行为”(πραμα,JHημαEHHF)。非是通用于“无事”“无物”及“无为”。旧译或以“是”为“有”,以“万物”为〈众是〉“万有”,义皆可通。本书均译“是”。“是”之语尾变化甚繁,近代西方语文多渊源于拉丁与希腊者,其语尾可得为相近似之变化。汉文无语尾诸变化,故译文中于此特为费劲而仍不免有疣赘之处。

③照原文EFμEρEιMEFωF亦可译“所谓局部知识”。

章二

一事物被称为“是”,含义甚多,但所有“正是”就关涉到一个中心点,一个确定的事物,这所谓“是”全不模糊。一切属于健康的事物,关涉到健康,其一说是保持健康,又一说是产生健康,又一说是健康的征象,又一是具有健康的潜能。一切属于医疗的事物,关涉到医学,一事物因具有医疗知识而被称为医学事物,另一个因天然适应于医疗,又一事物则因受到了医学方面的运用。我们当可检出其它相似的应用名词。这样,一事物在许多含义上统是关涉着一个原理〈起点〉;有些事物被称为“是”者,因为它们是本体,有的因为是本体的演变,有的因为是完成本体的过程,或是本体的灭坏或阙失或是质,或是本体的制造或创生,或是与本体相关系的事物,

本章:1/6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