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恶俗》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4.恶俗的精神生活(4)  > 返回《恶俗》目录

音乐经典(yinyue360): 用心发掘最美最经典的音乐!让最悠扬的歌声和乐曲,按摩你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在川普官殿中,我们创建了一系列如官殿般的家(homes)。每个家都是精心设计的,以实现那些欲尽情体验其绝妙……生活的人们的梦想与渴望。

宜人的景致是每个家的标志……

当 然,川普也卖“城家”(townhomes),那种原先是“城屋”(townhouses)的房子。(见“恶俗广告”)看了这些赤裸裸的以“家”代“房” 的做法,你为《美丽的房子》以及《住房与庭院》之类杂志感到担忧是不太困难的了,它们将永远陷在那些老实的称呼里而日益消亡。

由 “家”这样的词所激起的虚假的温暖感,也是恶俗的词语“社区”(community)视若珍宝的副产品,而“社区”这个词常常用在根本就没有社区的地方。 像什么“年长者社区”(theseniorcommunity),“同性恋社区”(thegaycommiunity),“黑人或波多黎各人社区” (theblackorPuertoRicancommunity),如此举不胜数。正如海伦-文德勒指出的,这个词之所以如此广泛地抛头露面,其内在实 质就是一种大剂量的“伪田园风光”,就是“家”这个词所要显示的同样幼稚、畸形、带玫瑰色彩的生活观。广告对此类故作多情不遗余力地大加利用,于是我们便 听到了“一个可爱的新家社区”;任何东西只要一披上“社区”这样的色彩,或至少是这样的语言,马上就会变得温暖而脉脉含情了。一名迫切要求在哈佛法学院任 命更多女教授的作家说,“女性的声音在‘法学院社区’中是一种相对新近的声音”(她的意思是“法学院”)。像“世界社区” (theworldcommunity)这样的短语恐怕使这种境界达到了顶峰,常见于自以为是和政治说教性的上下文中:“这种公开的恐怖主义行为(或者压 制基本人权、或对民主意愿的压制等等)必定会遭受世界社区的谴责。”在专门谈到像女权主义者社区这类一厢情愿的表述方式时,文德勒正确地观察到,“对‘社 区’这个词的乌托邦式的、悲天悯人的运用……可以给一个局外人带来一身鸡皮疙瘩。”

尽管“社区”是一个极方便的自我夸赞的小 把戏,在恶俗语言的保留项目中还有许多别的高招。“深入的”(indepth)就是一员异军突起的名将,最常用来故意模糊确切的含义兼暗地里给说话者一点 小小的鼓励(见“恶俗广告”):“这本书是以一百多次深入的访谈为基础的。”(我的天,您真是够深入的!)还有,把“关心的”(concerned)一词 安置在任何群体中也是一种表现成员间的同情心(“关怀”)及暗示局外人的冷酷无情的有用方法,因此,像什么“反肝炎母亲协会”或“关心亚洲人权人士委员 会”等组织的成员,从道德上看起来显然要比其他组织的人崇高。同出

本章:1/7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