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南京大屠杀》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第四节对无辜南京市民的残暴行为(7)  > 返回《南京大屠杀》目录

短篇经典(webliver):读一篇经典的文字,放飞自己的心灵!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在上述同一封信中,在谈到十二月三十日那天的情况时,他说:这一天,在日本大使馆里集中了收容所干部等约六十个中国人,分别制作了五色旗和太阳旗各 一 千面。元旦那天,在有一千名以上的难民的收容所里推出代表二十名,在难民较少的收容所里推出代表十名,他们被唤去鼓楼集合。据说当天的计划预定是:日本军 在难民们于鼓楼前高举五色旗的同时,发表演说,奏乐,还对这些挥舞旗帜前来欢迎新体制的幸福的人们拍摄新闻纪录影片(前引书2, 第四十二页)。因而我们也能够通过报纸照片和电影看到那种煞有介事的情景。可是这封信在写了上述事实后说;“然而有报告说,在市区内日本军继续采取火攻办 法,强奸和诱拐十二岁、十三岁少女的事件发生了三起。 斯珀林(Edward Sperling)忙于把士兵赶出总部附近的屋子,日本士兵抓人时,曾在蚕桑系(金陵大学的一部分,美国人的资产)附近设有步哨线。”

马吉牧师(?)在信中所说的“新体制”,那是指年底成立的“治安

维持会”,该会于一月一日举行了成立仪式。

第十六师团参谋长中泽三夫在远东国际军事审判时提出的宣誓供词

(辩证二六六七)中,对那天的“盛况”是这样供述的:

“翌年一月一日,在举行治安维持会成立仪式时,有数万中国民众集

合在举行仪式的地方——鼓楼宫前的广场上大声欢呼”(《远速》,三○

九号, 载前引书1,第二四五页)。据说,当时准备的旗帜仅两千面,但

集合起来的民众却达“数万”。好大的动员力。其他证人也一样,他们对

与己不利的,一概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明哲保身,但唯有对

这一“盛况”,却想夸张其词地把它写出来。

另外,上海发行的《新申报》这份中文报纸,在一月八日出版的那天刊登了下列消息,看起来好像实有其事。《新申报》是由日本人主办的,它所刊登的关于南京的消息,当然是对中国人进行宣传。

日本军亲切关怀难民

南京充满和睦气氛

南京街道极为平静。深情厚谊的太阳之光尤为和煦地照射在西北部的

难民区。九死一生地逃出来的难民们,受到了日本军的亲切抚慰。他们喜

气洋洋,十分感激,恭恭敬敬地跪在路边。在日本军入城前,他们苦于受

到怀有反日情绪的中国军的压制。事实上,他们手中没有一粒米,病人得

不到治疗,饥饿的人得不到食物。善良的市民痛苦万分,处于无比悲惨的

境地。

幸亏皇军在南京入城后收兵,伸出了深表同情之手,对病人进行诊疗,

对善良的市民来说,他们来得正及时。在日本大使馆的西侧地区,多数难

本章:1/4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