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目录 > 正文
分享到:

哲学类(2)  > 返回《中国名著精华全集》目录

世界名著每日读(ticesmall):世界名著网微信版,读名著看文章更方便,等待你的到来!微信扫描右侧二维码即刻关注>>

周敦颐:《周子通书》

周敦颐(一○一七~一七○三),字茂叔,人称濂溪先生,湖南道县人。他的舅父郑向把他带大,郑向是宋朝大官,所以周敦颐也有官做。三十八岁那年,他为了一件冤狱同王逵争执,他说:“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就辞职不干了。

三十岁后他继续做官,程珦见到他,觉得他“气貌非常人”,遂叫两个儿子(十五岁的程颢、十四岁的程颐)拜他为师。他晚年退隐林泉,筑室在庐山下的小溪旁,名濂溪书堂。

周敦颐的主要著作是《太极图说》。《太极图说》脱胎于宋朝初年道士陈转的《无极图》,是儒道混合的作品,以道家的内衣,披上儒家的外套。再加上他的 主敬理论又是佛家的法门,所以周敦颐的思想,是典型的三教混同思想。朱熹后来为周敦颐辩护,说周敦颐是纯儒家的,这是朱熹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曲解。事实上, 宋朝的理学家,都是这种“三不像”的产物。周敦颐在这方面,由于朱熹的刻意加工,成了这种“三不像”的最佳人选。朱熹在《伊洛渊源录》和《近思录》中把周 敦颐放在第一,其“理”在此。

张载:《张子全书》

张载(一○二○~一○七七),字子厚,人称横渠先生。他原籍河南开封,因父亲在四川做官,未能归葬,就在陕西凤翔落籍;成为郿县横渠镇人。

张载是宋朝进士。做过县太爷,也做过京官。五十六岁时候,因为在太常礼院与人议礼不合,就辞职了。在回陕西的路上,就发病死了。

张载年轻时候,曾经学习军事,有志收复失土。他十八岁那年,去见范仲淹,范仲淹却告诉他:“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显然劝他走“偃武”的路子。他此后走向“修文”,这是一个重要的转折。

在辈分上,张载是程颢、程颐的表叔,但他却觉得自己对《周易》的研究,赶不上二程,他在讲学之时,公开告诉人们:

“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事之。”他这种气度,颇有古印度人士的服善之道。

张载在宋儒中,不是最聪明的,但却是最用功的,朱熹说他“苦心力索之功深”。在“苦心力索”之下,他主张“民吾同胞,物吾与也”。这种民胞物与的心怀,比起他在理学上的许多莫名其妙来,值得我们特别欣赏。

程颢·程颐:《二程全书》

二程是程灏和程颐,河南洛阳人。程颢(一○三二~一○八五),字伯淳,人称明道先生,宋朝进士,一生小官做了不少。他在政治上是反对王安石的守旧分 子,并且“新法之初,首为异论”的,就是他。由于先登巴士反对王安石,大大提高了他的知名度。王安石说:“公之学如上壁,言难行也。”可见这种道学家的水 平,实

本章:1/5  【上页】  【下页】  
上一章节  下一章节  返回目录  我读过的

大家正在读 >>  

热门名著推荐